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第1课时)课件1详解.ppt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第1课时)课件1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两种形式 (2)等差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 即:已知等差数列之a1、n、d、an、sn ,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体现方程思想 (3)学会问题探究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 知三求二 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A必做题:课本45页,练习1;习题2.3 第2题 B选做题:在等差数列中, 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用。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趣味数学 在右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请各位老师指正! * 也可先求出每根火柴棍的长,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 (第1课时) 泰山中学 高二数学组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四、过程分析 三、教法学法分析 二、目标分析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1.在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1 知识地位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此内容的要求是: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1.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考查是本课的热点. 2.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常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结合命题. 3.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考查.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1.2 知识特点 与几何、函数等其他数学领域知识结合性强; 是方程思想等诸多数学思想的学习载体; 1.3 知识作用 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如利率问题等,在解 决现实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熟悉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应用; 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数学知识领域间的联系;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2.1 重点 2.2 难点 2.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 应用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 的有关问题. 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理解; 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前 项和思路的 获得.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目标分析 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及其思路的获得; 会用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 与前 项和有关的问题. 通过公式的推导,学生认识倒序相加法的几 何意义,体会迁移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通过公式的应用,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 思维规律. 通过公式的推导,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 培养学生直观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 数学思维品质.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1 .认知基础 2 .思维特点 3 .学习障碍 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并从 代数、几何及函数(一次函数)三个角度认识其特征. 正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仍依赖一 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思维的严密性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普遍无法完成从“高斯算法”到利用倒序相加法 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的思维转换.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第1课时) 三、教法学法分析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绍“倒序相加”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应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变用公式”,“知三求二”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