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三甲中医诊疗技术规范要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州市中医院外科中医诊疗技术介绍 通过我科历代中医前辈的努力,我科目前能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等外科特色治疗方法处理外科常见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现阶段我们开展了21种外科中医特色服务。分述如下: 1.贴敷疗法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依据所选取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具有途径直接、用药安全、使用简便、药源广泛、稳定可靠、副作用少等优点。贴敷疗法常用制剂类型有(1)散剂、(2)糊剂、(3)膏剂、(4)丸剂、(5)饼剂、(6)锭剂,适用于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阶段。 【适应证】 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 1、告知患者中药贴敷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贴敷部位大小准备厚纱布或棉垫 3、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软膏 4、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掺药并均匀掺入。 5、单层纱布覆盖以防止药物撒落并用少量液体湿润后贴敷在患处。 6、胶布固定或包扎。 【注意点】 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上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2.箍围疗法 箍围疗法是借助于箍围药的截毒、束毒、拔毒作用而起到清热消肿、散瘀定痛、温经化痰等治疗效应的一种敷贴方法。将箍围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敷于患处四周,以箍束疮毒,消散痈肿,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常用箍围药有1、金黄散2、玉露散3、冲和散4、回阳玉龙散。 ????【适应证】 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 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可用冲和散;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散。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调制液体有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正确选择使用。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如上述液体取用有困难时,则可用冷茶汁加白糖少许调制。总之,阳证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半阴半阳证多用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阴证多用醋、酒调敷。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不要完全涂布。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 ????【注意点】 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 一般宜用消散药。阳证不能用热性药敷贴,以免助长火毒,阴证不能用寒性药敷贴,以免寒湿凝滞不化。箍围药敷后干燥之时,宜时时用液体湿润,以免药物剥落及干板不舒。 3.切开疗法: ?切开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 ????【适应证】 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 ????【用法】 运用切开法之前,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肿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具体运用如下: ????(1)选择有利时机 ????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 ????(2)切口选择 ????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3)切开原则 ????不同的病变部位,进刀深浅必须适度,如脓腔浅者,或生在皮肉较薄的头、颈、胁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须浅切;如脓腔深者,或生在皮肉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无妨,以得脓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