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抗肿瘤药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2.卡铂(碳铂) 3.奥沙利铂 毒性小,解决水溶性 第三代铂配合物 第二代铂配合物 按作用靶点分: 以DNA为作用靶点 直接作用于DNA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 以有丝分裂过程为靶点 环磷酰胺的特异性代谢;氨基酸、糖等的靶向; * * * * * * * * * * * * * * * * * * * 亚硝基导致N与相邻的羰基之间不稳定,生理条件下生成亲电基团,与DNA碱基和磷酸酯残基烷基化,破坏DNA链 * * 亚硝基导致N与相邻的羰基之间不稳定,生理条件下生成亲电基团,与DNA碱基和磷酸酯残基烷基化,破坏DNA链 * * * * * * * * * 第七章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 药物化学 郑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概述 恶性肿瘤:细胞异常 增殖引起,一种严重威 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 多发病。 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 率,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 第二位。 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单一化疗 药物治疗(主要) 联合化疗 综合化疗 化疗药物分类 按作用靶点分: 以DNA为作用靶点:烷化剂,抗代谢物等 直接作用于DNA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 以有丝分裂过程为靶点:天然活性成分等 按作用机制和来源分(本书大纲) 生物烷化剂 抗代谢物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植物药 来源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机制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也称烷化剂,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的一类。 作用机理: 在体内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及其它有活泼亲电基团的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RNA或酶)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等),亲电共价结合,使大分子失活,阻碍其正常生理功能。 缺点: 烷化剂属细胞毒作用,故而对其它增生较快的正常细胞也产生抑制,产生严重的副反应,易产生耐药。(选择性差、耐药) 烷化剂的分类 目前该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亚硝基脲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金属铂类配合物 作用机制: 转化形成亲电的强烷化剂,与细胞亲核中心起烷化反应 氮芥类结构特征: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的功能基 载体部分的改变可改善药物在体 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氮芥和芳香氮芥 一、氮芥类 烷基化部分 载体部分 脂肪氮芥作用机制 氮原子碱性较强,β-氯原子可离去,生成高度活泼的乙撑亚胺离子,成为亲电性的强烷化剂,与细胞成分的亲核中心起烷化作用。 烷基化过程是SN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引入的芳环与N原子上孤对电子产生共轭,减弱了N的碱性。 作用机制:失去氯原子,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与亲核中心作用,属于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芳烃氮芥作用机制 氮芥在DNA上鸟嘌呤和胞嘧啶上烷基化 氮芥类药物及大多数烷化剂主要是通过和DNA上鸟嘌呤和胞嘧啶碱基发生烷基化,产生DNA链内、链间交联,或者DNA与蛋白质交联而抑制DNA的合成 1.盐酸氮芥* 名称: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 性质: 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只能静脉注射,并防止外漏) pH7发生水解,失活,故制成盐酸盐,使pH 3.0~5.0 临床应用:仅治疗淋巴瘤 缺点:抗瘤谱窄,毒性大,不能口服,选择性差。 对其进行结构改造: 通过减少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以降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但同时也降低了抗肿瘤活性。 体内被还原成氮芥而起作用; 氮原子上引入一个氧(吸电子),使N上电子云密度减少 形成乙撑亚胺离子的可能性降低,所以烷基化能力降低,毒性或活性 2.氧氮芥 苯丁酸氮芥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