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件抗肿瘤药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抗肿瘤药 致癌因素 癌症可以避免和预防:充分的研究表明,人类80%以上的癌症是由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包括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 多环性碳氢化合物:如煤焦油、沥青、粗石蜡、杂酚油、蒽油等,这些物质中含有苯并芘,芳香族化合物,它们是重要的致癌物质,主要存在于熏烤食品、汽车尾气和烟草中。 染料:如偶氮染料、乙苯胺、联苯胺等,均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亚硝胺:大量存在于油炸、熏烤和腌制食品中,是消化系统癌症的重要致癌物质。 其它无机物:如砷、铬、镍等及其化合物,以及石棉均有致癌作用。 物理因素 紫外线:人体体表长期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引起皮肤癌。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长崎、广岛两地的原子弹受害者,白血病和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其它地区。实验证明,一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常可诱发白血病。长期小剂量放射后,常可诱发肝癌、肺癌、乳腺癌以及其它软组织的恶性肿瘤。 生物因素 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与子宫颈癌有关,其致癌机理是病毒的遗传物质(DNA)嵌入到人体正常细胞的DNA中,致使正常细胞发生畸变而致癌。 霉菌: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密切有关,原因是血吸虫在病人的大肠粘膜下产卵,局部形成卵包,刺激组织增生,诱发肠癌。 心理因素:抑郁、暴躁、情绪失控等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 结 生物烷化剂的定义、作用机制 生物烷化剂的分类 氮芥的结构特点 脂肪氮芥和芳香氮芥的烷基化历程 环磷酰胺的结构、体内代谢过程 顺铂的理化性质 小 结 抗代谢药的分类、代表药物 氟尿嘧啶的结构 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 奥沙利铂 1996年上市的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 为草酸根.(1R,2R-环己二胺)合铂(II)。其性质稳定,是第一个对结肠癌有效的铂类烷化剂,也是第一个上市的手性铂配合物。 对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株有效,包括对顺铂、卡铂耐药的癌株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手性铂类配合物,临床上用其R,R构型。 第二节 抗代谢药物 Antimetabolic Agents 抗代谢药物的定义 通过干扰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的合成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无法代谢而死亡的抗肿瘤药物。 抗代谢物是应用代谢拮抗原理设计的,在结构上与正常代谢物类似,一般是将正常代谢物的结构作细小改变,例如应用电子等排原理将代谢物结构中的-H换为-F或-CH3;将-OH换为-SH或-NH2,使肿瘤细胞不能再继续代谢,进行正常的增殖,而发生死亡。 简介 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上占较大的比重,约占40%。 未发现肿瘤细胞有独特的代谢途径。 由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生长分数的差别 –理论上:抗代谢药物能杀死肿瘤细胞,不影响一般正常细胞, –对增殖较快的正常组织如骨髓、消化道黏膜等也呈现一定的毒性。 抗代谢药物与烷化剂 抗代谢药物   参与肿瘤细胞的代谢,从而抑制DNA合成,致肿瘤细胞死亡。 烷化剂:   与生物大分子中的富电子的基团发生共价结合(烷基化),使其丧失活性的药物。 临床应用 相对于烷化剂,抗瘤谱偏窄;    用于治疗白血病、绒毛上皮瘤,但对某些实体瘤也有效; 作用点各异,交叉耐药性相对较少。 抗代谢物的结构特点 结构与代谢物很相似   –将代谢物的结构作细微的改变而得   –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以F或CH3代替H,S或CH2代替O、NH2或SH代替OH等 常用的抗代谢药物有: 嘧啶拮抗物 嘌呤拮抗物 叶酸拮抗物 一、嘧啶拮抗剂 1. 尿嘧啶拮抗剂 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有显著疗效 对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头颈部癌等有效 治疗实体肿瘤的首选药物 治疗指数小,毒性大 氟尿嘧啶 C-F键特别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 氟化物的体积与原化合物几乎相等,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 作用机制 胸腺嘧啶合成酶(TS)抑制剂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氟尿嘧啶的N-1位为主要修饰部位。 作用特点和适应证与Fluorouracil相似,但毒性较低 Fluorouracil的前药 替加氟 双呋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的前药 卡莫氟,抗瘤谱广,治疗指数高,用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乳腺癌的治疗,特别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疗效较高。 去氧氟尿苷,氟铁龙,经嘧啶核苷磷酸化酶作用,对肿瘤有选择性,主要用于胃癌、结肠直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