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文选一“粮食问题”之争与我们解决方案.doc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文选一“粮食问题”之争与我们解决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文选一“粮食问题”之争与我们解决方案.doc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文选(一) “粮食问题”之争与我们的解决方案“粮食问题”是国内有关农业政策问题争论的爆发点,争论的时间最长,最激烈,而且在很多问题上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因此,“粮食问题”自然成为本书的重点。由于篇幅的关系,“粮食问题”分两章讨论。本章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建立“商品粮生产特区”,确保我国商品粮生产和供应,实现国家的食物安全。 (一)关于粮食问题的争论 □对“以粮为纲”说“不”字而引发的大论战 人们对粮食问题有不同意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在缺乏自由讨论的时代,许多人不便于讲不同意见罢了。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一部分学者就粮食问题说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引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关于粮食问题的大辩论。早在1979年7月31日,刘振邦研究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改革传统的农业观念,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的文章。他尖锐地指出,关于粮食的“传统观念(指“以粮为纲”——引者注)不打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就很难实现”。他说:“要看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我国农业的结构改革问题,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千万不能墨守农业即粮食的观念了。”指出,中国农业应该走“以畜牧业为主”的道路,通过发展畜牧业来解决粮食问题。文章发表以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8月3日,当时的胡耀邦总书记代表邓小平同志对刘文作了如下批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给人以启发,文章的作者很解放思想,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有些同志,一不读书,二不研究,就在那里写文章,我劝这些同志好好读读这篇文章。”《人民日报》组织了为期半年的讨论,共有700多位读者给《人民日报》写信、写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1979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讨论小结指出:“广大读者热情赞扬该文冲破了‘农业即粮食’的传统观念,认为这是我国农业思想的一个解放。”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平民百姓挑起的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大辩论。虽然它对粮食问题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但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粮为纲”的声音消沉了,又冒出来“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的说法。还是刘振邦在1989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粮食基础说质疑》一文,直言不讳地指出,“粮食基础说实际上是‘以粮为纲’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新说法”。 这场辩论无论是涉及问题的重要性和参与者的广泛性,还是持续时间的持久性,都是解放后历次辩论所不能比拟的。直至今天,在粮食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很多分歧意见。这场辩论的一个特点是,双方都充分地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而且辩论基本上是心平气和的。 □“主流”意见的主要观点 与非主流观点相比,“主流”观点通过各种媒体发表了大量的专著、文章和讲话,更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于粮食问题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农业部主编,中央9个部委、30个省、市、自治区有关领导,以及各方面的权威人士编写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对策》[1]一书。这本书最集中地反映了“主流派”的观点。根据该书发表的文章,他们的基本观点可以简要归结如下(凡有“”号者均系原文照录,引文后的数字是指《对策》一书的页码):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指导思想”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中心问题,说到底是粮食问题。所以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不仅吃饭是个大问题,而且很多工业原料都要依赖于粮食和农业,许多出口创汇的产品也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农村还是工业产品赖以销售的广大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稳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局面,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乃至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p.3) △“人均400公斤粮食指标必不可少” “按原计划,到本(20)世纪末,我国粮食生产还要攀登两个新台阶。第一个新台阶是: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42500-45000万吨,人均382-404公斤;第二个台阶是:到20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0-53000万吨,按12.5亿人口计算,人均400-424公斤。如果再从更长一些时间考虑,到2020年人民生活由小康型转变为营养型,全国粮食总产量则需要达到70000-75000万吨,人均500-525公斤。”(p.3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全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应当稳定在16.8亿亩以上,……凡是适宜种粮的地方,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商品粮地区,要发展区域优势,首先抓好粮食生产”(p.11)。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理顺农产品价格关系,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逐步缩小目前仍然偏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从事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鼓励农民增加农产品生产。”(p.11) △对“大量进口粮食”说法的批评 在回答“应当大量出口经济作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