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知识及职业防护.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美国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情况 科室和工种 确认HIV职业暴露感染例数 可能因HIV职业暴露感染例数 牙科医生 0 7 尸检人员 0 3 急诊室医生 0 10 健康助理 1 12 维修工人 1 7 实验室人员 16 16 各科护士 20 27 外科 2 5 内科 6 11 呼吸治疗师 1 2 透析技师 1 2 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少人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艾滋病是传染科和疾控部门的事,自己不可能接触到HIV/AIDS)。 担心增加成本而不注意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 因怕麻烦而长期养成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习惯。 缺乏职业暴露预防知识,在发生暴露后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皮肤或粘膜有伤口 有体液交换发生 要达到一定的病毒量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条件 影响职业暴露后果的因素 伤口的性质及暴露范围的大小 是否为开放性暴露或是否刺破了静脉或动脉; 伤口的深度及是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暴露源的类型(如血液、含血体液、针头特性等); 感染者/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 暴露时间的长短; 暴露后是否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职业暴露的预防 二道防线 预防暴露 暴露后预防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源加以防护。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2、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3、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4、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中,统一处理。 5、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6、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二)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1、HIV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 HIV的体外生活力弱,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不及HBV,凡是用于灭活HBV的方法均可将HIV灭活。 HIV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 0.2%的漂白粉溶液、0.2%的次氯酸钠、0.3%的双氧水、0.5%的来苏尔、75%的酒精处理5分钟既可灭活病毒。 pH值小于6或大于10的溶液,在10分钟内可灭活病毒。 (二)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2、常用环境表面化学消毒剂 0.6%次氯酸钠溶液 40%乙烷酒精 0.1%戊二醛 30%异丙基乙醇 2%甲醛 (三)认真洗手 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工作人员必须用肥皂水清洗双手。 (四)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 当进行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 妇产科医护人员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及戴防护眼镜,以避免羊水喷溅的污染 。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学安全操作和消毒技术。 实验室工作完毕,用0.6%次氯酸钠溶液擦拭工作台表面,并干燥20分钟。 尽可能用塑料物品,少用玻璃器皿,以减少刺伤机会。 在丢弃或洗涤时,对沾有血液或体液的围裙、工作服、隔离衣要高压处理。 不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吸烟、吃食物或化妆打扮。 (五)安全处置废弃物 能焚烧的物品要在焚烧炉内焚烧,不能焚烧的要进行消毒后再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 预防处理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 及时报告原则; 保密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暴露发生后处理程序 HIV职业暴露 局部紧急处理 危险性评估 不选用药 选用药 HIV监测及随访 心理咨询 药物副作用监测 报告 (一)现场紧急处理 如血液等溅洒于皮肤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如血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长时间冲洗。禁止用氯霉素等眼药水冲洗。 如发生皮肤针刺等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在冲洗伤口后,立即用消毒液(75%酒精、0.5%碘伏、0.2%-0.5%过氧乙酸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二)事故报告-1 1、报告的目的 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以便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是否采取预防性服药。 职业暴露后的一些善后措施。 2、向谁报告 事故单位负责人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事故报告-2 3、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和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 有HIV的情况;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