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环节一:自主学习】 一、选举方式 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 (1)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2)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2.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2012年春天全国人大、省级人大和县区人大都要进行换届选举,全国选举活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的选举各采用什么选举方式?我国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选举制度?画出图表比较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只填写关键词)。 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二)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有些决策失误比贪污腐败更可怕!” 2004年是中国的审计风暴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披露,国家电力公司原领导班子因决策失误,造成78.4亿元重大损失,同时还有45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这还不仅是经济损失,各种决策失误产生的消极的社会政治影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无法计数的。 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损失约在4000亿-5000亿元。 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小结】 一、选举方式 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 (1)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2)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2.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课堂巩固 课堂巩固 8、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 ) A、广大人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B、全体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C、广大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 D、广大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 9、每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都要深入到地方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分别听取各行各业、经济专家、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等的意见和建议,以集思广益,科学部署下一年度国家的经济工作。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直接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 会公示制度 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B、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 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造成恶性竞争 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A 4. (2010·山东·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 C 5、我国各级人大代的选举( ) A、一律实行直接选举 B、大多实行差额选举 C、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D、反映所有公民的意愿,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6、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①物质生活条件 ②国家性质 ③选民文化水平 ④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C 7、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 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 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以及被采纳的多少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D A * 复习提问: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特点是什么? 3、人民民主的特点有哪些?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5、公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