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千年里,孔夫子像变了几回
作者:秦汉
孔子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两极化的,或是“至圣神明”或是“封建恶魔”。由此也带来了近三千年历史中,孔子像饶有意味的变化。
近日,在“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海昏侯墓的发掘中,出土一副漆器的“孔子屏风”。其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
对于中国艺术而言,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巨大,无论是佛教造像、敦煌莫高窟,还是山水、文人画之于道家的深远影响,都使得佛道艺术在今天成为显学,而儒家艺术却很少有人提起。正如巫鸿教授所说: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对儒家美术兴趣的缺乏实在令人吃惊,对艺术中的儒家思想观念的讨论非常罕见,以至使人怀疑儒家美术是否存在。“
(海侯墓发掘现场的孔子漆器 以下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
孔子及其创立儒家思想的学说至今依旧影响着中国,犹如基督教之于西方文明一般,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也是思想史、美术史研究上极为特殊的个案。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推崇,使得孔子像即天然带着“圣像”属性,或者说,带有过强的政治目的性。除了尊孔,历朝历代出于不同的目的,反对或攻击儒学者也不乏其人。由此,孔子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两极化的,或是“至圣神明”或是“封建恶魔”。由此也带来了近三千年历史中,孔子像饶有意味的变化。
(现代孔子像)
?
已知最早的孔子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为表达思念之情,而作有楷木雕刻《孔子夫妇像》,楷木是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林中一种特有的树种,由服丧的子贡带来。孔子于73岁去世后,弟子皆来服丧三年,唯子贡服丧六年,为孔子结庐守墓,《孔子夫妇像》便雕刻于服丧之时,并在此后成为孔子嫡系后裔传家之宝。但可惜的是子贡所刻原件早已遗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目前存于曲阜孔庙的《孔子夫妇像》为南宋仿制。
(《孔子夫妇楷木像》 像高60厘米 南宋 现藏于曲阜孔庙)
?
而在绘画上,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鲁国东南东西厢画图”有《孔子弟子图》。因无实物,目前尚不知这是否是最早的孔子像绘画。如果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则基本可以断定为最早的孔子绘画像。
?
自子贡的孔子夫妇像后,汉代至唐代,石刻、壁画和塑像成为孔子像的主要造像形式。而这其中,大量的汉朝画像石成为已知最早的孔子像实物资料。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封圣,厚葬的风气也为孔子像的留存提供了帮助。
?
根据以往的记载,孔子的形象基本被定格在高大、慈祥、谦逊这些特征,所有故事题材皆为衬托其“温良恭俭让”的精神气质,而这也是现代所见的孔子像源头,其后的孔子像皆继承了这一精神气质,只是根据不同朝代、场合,在尊崇程度和服饰、礼仪上有所差别。
?
孔子见老子 东汉 画像石(局部) 武氏祠?
孔子见老子 东汉 画像石(局部) 武氏祠?
(孔子见老子 东汉 画像石 武氏祠 )
?
”孔子见老子“是东汉时期画像石最常出现的题材,其中最为著名则是山东嘉祥武梁祠中出土的画像石。在上图的画像石中,老子孔子皆戴高冠,互相躬身,两人之间有一推车小儿,一般认为是项囊。而在其上的飞鸟,据清代学者阮元考据认为,所执之鸟必为斑鸿。因为孔子拜访老子时的身份是史,而据周礼,官吏在正式会晤时需执一只相应的鸟以示身份。
同期东汉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也可以看到这种两个老头一个孩子一只鸟的程式化形象,但是处理的更为随意。显然对于当时的工匠而言,无需刻板的遵循文献,也无需繁复的描述,只要让大家认出这个典故即可。
(和林格尔汉墓 孔子见老子 东汉 壁画)
?
魏晋南北朝,既是中国分裂动荡时期,同时也是文化艺术最为发达的时代之一。绘画艺术的进步促进了孔子像变革,包括顾恺之在内,诸多画家都曾以孔子像为题材进行创作,可惜至今并未有实物留存。佛道玄学的崛起,让儒家文化进入短暂低潮期,画像石亦难觅踪影,绘画题材也以佛道、竹林七贤等内容为主。不过,好处是,这也让儒家绘画作品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借鉴了佛教造像与道教神像的特色。
?
到隋唐之际,隋朝由于皇帝的自身经历,虽然在治国上推崇儒教,但骨子里还是以“我兴佛法”的态度为主,隋朝名士士谦在回答三教优劣时说:“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基本可以代表当时统治阶级对三者的地位排序,所以此时既没有任何对孔子的祭祀,更谈不上孔子及其弟子的图像创作。
?
而后,唐朝对儒学、孔子的尊崇则达到了新的高峰,唐玄宗时期更是封孔子为“文宣王”,冕服孔子像的形制正式诞生。儒学虽然达不到汉朝时独大的地位,但毕竟也是社会文化的主导,正是在此时诞生了孔子的“标准像”。
?
根据文献,东晋的顾恺之和唐代的吴道子都有孔子题材的作品创作,这些创作为后世的再创作提供了蓝本,并成为后世认知孔子形象依据。传为吴道子所绘的“先师孔子行教像”,是历代引用和模仿最多的、影响最大的孔子图像之一。此块“先师孔子行教像”现藏于孔府,上刻“德配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