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学案.docVIP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学案.doc

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掌握文言句式却是疏通文意,做好内容理解题和翻译题不可忽略的一步。文言句式分为两部分,即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无乃…与、何以…为、不亦…乎,等等)。 一、倒装句 倒装句(或称为“变式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实,从古汉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 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主语后置)。在某些含有感叹语气的句子里,为加强语气,就把主语放在谓语的后边,例如: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辞千金》) (二).宾语前置(这是考查的重点内容)。所谓宾语前置,就是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的前面,以示强调。有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 又如:(2008年辽宁卷)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解析:本句中“诸君何事”宾语前置句,“何”是“事”的宾语。译文: 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2.否定句中,作宾语的代词,也要提到动词的前边。 例如: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又如:(2009年天津卷)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解析:本句中“不吾予”是宾语前置句,“吾”是“予”的宾语。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又如:(2009年四川卷)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解析:“不吾继”是宾语前置句,“吾”是“继”的宾语。译文: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3.借助“之”“是”等助词,把宾语从动词的后面提到前面。 如: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何厌之有?(《烛之武》)译: (三).定语后置。通常定语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句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又如:(2008年湖北卷)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解析:本句中“陈氏族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幼”是“陈氏族子”的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译文: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2.用“者”使定语后置。 例如: 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又如:(2009年上海卷)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解析:本句中“里人疾周者”是定语后置句,“疾周”是“里人”的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译文: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四).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用“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此介词结构提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于”一般翻译为“在”“比”“向”“从”“被”等;“以”一般翻译为“用”。 例如: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又如:(2011年山东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解析:本句中的两个短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的语序为“勿以罪惧,勿以力止”,“以罪”做“惧”的状语,“以力”做“止”的状语。译文: (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2009年湖北卷)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解析:本句中“被之以威”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的语序为“以威被之”。译文: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2009年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解析: 本句中“无补于明之亡”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的语序为“于明之亡无补”。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 二、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常见格式有: 1.用助词“者”“也”表判断。格式有“…者…也”“…也”“…者,…”“…者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