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 化石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清是个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习现代诗歌    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歌内容。    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意象的再现,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是个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体会是个节奏、韵律、语言之美。    教学突破    联系学生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进化、两栖类祖先等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学习诗歌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沧海桑田: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张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道诗呢?听读课文,感受诗的大体内容。注意节奏、重音。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意。cōnglóng ( ) zhuó yuè( )    guǒ( )藏奇huàn( )    万载( ) 骸骨( ) 腐朽( )潜行( )猛犸( )    卓越( ) 躯壳( ) 档案( ) 悄然( )    三、整体感知诗歌    1.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提示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高低以及重音的把握。)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齐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四、研读探讨    《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他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读、赏析这首诗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排比),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    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应如何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