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营养与检测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食品营养与检测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四季养生
专 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摘 要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四季气候出现大幅度非正常变化,各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正在增加。再者,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注重饮食和休息的正常规律而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自然季候,春萌夏荣,秋收冬藏。人们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秩序之中,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无疑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古往今来的中医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四季养生。
本论文从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和阴阳、顺四方、适饮食、应四时、调七情五个方面的养生理论以及四季养生之道、体育养生之道出发,探讨中医经典养生理论对现代养生的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养生原理;四季养生;体育养生
引 言
《灵枢·天年》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气懈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由此可见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机体的由盛而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同样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为什么有的人却可以长命百岁,有的人却“半百而衰”呢?《素问·上古天真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欲有节,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知人寿命的长短,关键在于人是否善于养生,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机体衰老虽是生命活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通过养生却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缓衰老。本文试从《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来探讨其对现代人养生的启示。
1、和阴阳以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自与中医学相结合以来,对中医的养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静阳躁,阴生阳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阴阳者,血气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者;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各司其职,相互为用,“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而维持着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一旦破坏,就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素问·生气通天论》)“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故“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而不能秘,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由此可见调理阴阳,增进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是摄生保健的目的,所以应该“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而达到“……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生气通天论》)。
2、顺四方以养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地势有高低,气候、水质、土质各异。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地所生万物也众也……”《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养生也应与之相应。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21.13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椹.docx VIP
- 合肥南站枢纽方案.pdf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司年度颁奖晚会主持词与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合集.doc VIP
- GB/T 27726-2011_热塑性塑料阀门压力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 医学生全国水平测试题库.pdf
- 2025年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第十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件.ppt VIP
-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浇灌系统设计.pptx VIP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