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微时代的“失陪”隐忧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
看看现在的许多小家庭,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晚炊之后常见的,怕是年轻父母握着手机边吃边刷微博微信,顾不上倾听膝下幼儿软软的稚嫩表达。都说现在进入了“微时代”,工作、社交甚至购物,都因互联网终端在掌中的普及,而绵延成了24小时无休。幼儿则抱着父母扔过来的ipad沉湎游戏,稍大的孩子独自沉埋于题海文山,等到了中学,孩子们自己也被“掌中宝”深深诱惑。
这些浅淡的、片断的“微交流”,阻隔了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亲情。当你迫不及待忙着在电脑上、手机上刷屏发言、“晒”各种照片、忙各类点赞时,却忽略了声称“最爱的”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空寂。孩子和父母虽处一室却常无交流;很多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真正的父母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性失陪”。
不少城市儿童,貌似有多达六位至亲长辈的贴身照顾,物质上未必匮乏,精神上却可能孤寂无依——“失陪儿童”受到的隐性伤害,重重叠叠,日积月累,迟早会酿成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难以下咽的苦果。一项针对我国超过1000个家庭的学前教育现状进行的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父母“失陪”现象相当严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托付式教育”“隐性失陪”和“父亲在教育中的缺失”。
其实,这三个问题的指向是同一个——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严重匮乏,使父母和孩子互相成为“熟悉的陌生人”。越是幼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积极陪伴。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成长需求。
现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长期的亲情疏离,影响不可忽视。能否再关注一下,城市里还有多少“隐性失陪”儿童呢?众所周知,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状态的孩子极易形成叛逆、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微时代”来得猝不及防,不少年轻父母漫不经心地放弃了对孩子的情感与精神滋养,所造成的家庭交流困境,正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倘若不加重视,任其发展下去,这份对童年的亏欠,不但永远无法弥补,更透支着未来。
环顾四周,有多少孩子失去了亲情滋养,眼眸中不再有安宁和清澈,开始用怯懦、自卑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当初为人父为人母,最初的欢欣过后,请记得,别对孩子“失陪”。否则,明天,这些孩子可能对家人、对社会都失去爱与温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4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文明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
近日,几条社会新闻划出“U型”转弯。事件峰回路转之际,舆情也呈现从简单判断到深入剖析的演进,让人看到社会文明建设“更进一步”的契机。
事情都不复杂,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女司机被逼停遭暴打,行车记录仪却显示,两车早有并线、别车的几度斗气交锋;导游对没有消费的游客破口大骂,却有人指出这本来就是只要1元钱的“旅游消费团”;武侯祠石碑遭人刻字,网友人肉出的电话,却让同名者无辜“躺枪”、不堪其扰。几件小事,情节反转,揭示出“文明”一词背后复杂的现实语境。
面对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有基本的文明观,对错的边界不会模糊,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不会出错:不管有理没理,打人不仅是文明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不管多么难,做好服务都是导游的本分,骂人有悖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而从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到故宫的大水缸,“到此一游”的方块字确实是文明的污点。有了这样的共识、守住这样的底线,文明才算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
不过,现实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文明判断题。暴打司机的视频足以激发很多人的义愤,但看了双方此前你争我抢的斗气,不少人也转变看法表示“无法同情女司机”。骂人的导游确实让人全无好感,但“一元团”的背景,也让人感叹游客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刻字激发“文明耻感”,但人肉搜索、电话骚扰却也走到了另一个不文明的极端。新闻本身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看到结尾就匆忙下结论、做断语,难免会失之偏颇,进而产生道德迷失。
上世纪70年代,电影艺术领域曾出现“道德焦虑派”,以影像探讨人可能面临的道德悖论。上面这几起事件,就颇有道德悖论的意味,却也足以激发更多关于文明的思考。从支持一方,到诘问双方;从看到结果,到关注原因;从率尔行动,到反思后果,这样的“递进一层”,或许也正是文明“更进一步”的开始。
部分舆论的反转启示我们,在追寻社会文明时,需要更多“省视的目光”。如果不幸成为当事人,可以更多反躬自省,掐断不断恶化的因果链条。有人曾提出“踢猫效应”:父亲被老板批评,回家骂孩子;孩子心里窝火,去踹路边的猫;猫逃到街上,司机避让时撞伤了路过的老板。放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如果双方都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打破“坏情绪传导闭环”,让事情向着不同方向演变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1月13日四川省公安厅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广东省钢琴考级指定曲目.pdf VIP
- 3.實施2015版藥典无菌实验室改造解决方案.ppt VIP
- 船舶结构与货运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工学]画法几何及水利土建制图习题答案(2022年-2023年).pdf VIP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核心素养教案)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docx
-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ppt VIP
- SN∕T 1537-2023 进口矿产品放射性检验规程.pdf
-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1.doc VIP
- 《3 学习乐谱,记录你的音乐生活》精品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