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促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0/8/17
????????????????????关于促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市政协2010年工作安排,教文卫体委员会于4月至5?月初,由彭皓方副主席带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我市六个旗县区的十几所中小学校,详细察看了各学校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电教馆等基础设施,听取了有关教育局和学校负责人情况汇报,多次召开由旗县区教育局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学生家长参加的座谈会,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目前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91所,初中62所,小学429所。现有在校生279771?人,其中初中生96815?人(农村中学生数约占全市中学生总数的41.49?%),小学生?182956人(农村小学生数约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46.37?%)。全市在职教师18283人,其中初中5657人,小学12626人。????2000年以前,我市各旗县区为普及义务教育基本上是村村办小学,乡乡有中学,教育资源分散。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对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加剧,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部分优秀教师调往城镇,农村中小学难以为继,办学效益低下。如:某乡所在地小学,有学生57人(住校21人),教师14人(住校11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不足百人学校居多,师生比很不科学,小规模校点运转困难。对此,我市教育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全市新的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提出“农村小学向乡镇集中,中学向县城集中”的思路,有步骤地对生源少、师资弱、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和教学点进行撤并和调整,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如:清水河县小学校点从2006年的149个减少到现在58个,初级中学从11所调整为现在的3所;和林县从2001年216所学校调整为现在的44所(含27个教学点),到2008年将全部县镇初中的学生集中到县城5所中学读书。其它旗县区也都做了相应的整合(目前这项工作仍未结束,个别地区仍有班容量不足10人、校容量不足百人的,仍需做进一步调整),这样的整合有效地解决了上学问题,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调研人员看到,我市旗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从学校布局、物质基础、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如土左旗六小、和林县职中初中部、清水河县二中、玉泉区民小、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二中心校等,都通过改扩建、拆并校、整合资源,使教学和学生住宿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给周边农村地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地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的措施与成绩:????1、强化领导责任,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为了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我市各地区分别研究制定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2009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各项扶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资金倾斜力度。2009年向农村投入教育经费5.04亿元(含人员工资),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2、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我市新的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2007年以来,改扩建重点项目有15所,其中,玉泉区4个,新城区3个,回民区2个,赛罕区3个,市直属3个,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使学生人数增加12448人,增幅59.4%,占地面积增加225亩,建筑面积增加18.41万平方米,增幅153.6%,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特别是在扶持薄弱学校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准确统计有效学生数量,协调保证财政专项资金能足额及时拨付到学校,对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给予适当的倾斜,保证了这类学校的基本运转。城市教育附加费从2007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亿元,全部按计划用于教育,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各学校继续倡导质量、特色、内涵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CAD:CAM(UG)教案新模板(课次4)2-3 压板的草图绘制.doc VIP
- 富士XA5说明书.pdf VIP
- 针灸学习题集全.pdf VIP
- 固相反应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第三节固相反应动.ppt VIP
- 肇兴侗寨旅游地用地格局演变.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硼-10酸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 GB_T13077—2024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df VIP
- 贝克休斯钻井堵漏材料及工艺.pdf VIP
- 红树林生态系统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技术指南.docx
- (高清版)DB1310∕T 286-2022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评价验收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