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 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诗词里流传下来的文人登临诗句贯穿了一年四季的终始,这说明登高并非重阳节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是古人诗句中描写的登高时所见的不同景色。
C.由于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来源:学_科_网]
D.文人登高,是想借此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同登一座山峰,诗人所写的诗句意味也会相差很大,是由于个人登高的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道家和皇帝祭祀封禅时的登高,虽目的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这些人心中,高山都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分别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在登高临远时,往往能激发心底的远志,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佳节,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故登临的诗句,往往有展示胸襟,体现怀抱的作用。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形容伯牙抚琴之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把盏告别时,他和他的同志们表达情怀的方式是不同的。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的心声,又是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这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轨,太原祁人也,汉司徒允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七章 图形与变换 7.1 视图、投影及尺规作图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七章 图形与变换 7.2 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七章 图形与变换 7.3 图形的相似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三章 函数 3.1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基础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三章 函数 3.2 一次函数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三章 函数 3.3 反比例函数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三章 函数 3.4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三章 函数 3.5 二次函数的综合与应用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二章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2.1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课件.ppt
-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2016年中考数学 第1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二章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2.2 分式方程课件.ppt
-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育才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二诊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不全).doc
-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1.1 运动、空间和时间(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