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PC的昨日、今日、明日、結論(DOC_9页).doc
SPC的昨日、今日、明日、結論
SPC在本世紀的工業發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198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工業社會意識到品質復興的必要性,在戴明思想的主導下,SPC的推廣應用已經是現代化工業生產的代名詞之一。以下簡單介紹SPC的發展過程及未來展望。
SPC的昨日
1920年代隨著Shewhart的 管制圖(註1)及Dodge Roming抽樣表(註2)的發表,一批Bell Lab.的品管先驅就嚐試將這些方法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的管制,統計檢驗部門於焉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期間,美國國防部由民間採購大量的軍需物資及裝備,而應用這些方法於供應商的生產過程及驗收。隨著戰後,有些戰時使用的標準及教育訓練的教材亦延續在民間的企業使用。這些標準包括:(1) 品質管制指南(Guide for Quality Control) ● AWS Z1.1(1941) ● ASA Z1.1(1958) ● ASQC STD B1 (1958) ● CNS 2311 Z45 (1964) ● ANSI Z1.1 (1969)(2) 分析數據用的管制圖法(Control Chart Method of Analyzing Data) ● AWS Z1.2 (1941) ● ASA Z1.2 (1958) ● ASQC STD B2 (1958) ● CNS 2312 Z46 (1965) ● ANSI Z1.2 (1969)(3) 管制品質用的管制圖法(Control Chart Method of Controlling Quality During Production) ● AWS Z1.3 (1941) ● ASA Z1.3 (1958) ● ASQC STD B3 (1958) ● CNS 2579 Z79 (1966) ● ANSI Z1.3 (1969)(4) MIL-STD-414,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 for Inspection by Variables for Percent Defectives.(1957)(5) MIL-STD-105D,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 for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1963)
戰後美國主導西方社會的經濟,大量供應品管有關的知識技術給日本及盟約國。尤其對日本工業的革命有直接的貢獻,台灣亦隨著軍方及民間企業的推行品管而引進SPC。學術界亦新增了工業工程與管理的新領域,尤其數理統計的應用學者投入SPC的理論研究而逐漸成一風潮。以下略記一些SPC的有關事件。
1950年日本JUSE邀請W.E.Deming舉辦講習,其對日本工業發展之影響與貢獻,無與倫比,舉國景從,幾已成為日本品管界之偶像,故JUSE特設置戴明獎,以示崇敬。《劉振譯:品管九講》。
1951年J.M.Juran出版《品質管制手冊(Quality Control Handbook》,爾後促使Juarn從事品管的顧問生涯,其思想的影響就等於本世紀的品質故事。《林公孚譯:第20世紀的故事,品質月刊第三十卷第八期》。
1961年A.V.Feigenbaum出版《全面品質管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以系統科學的方法首次論述品管的思想、原理、理論及方法,而運用於全世界的企業。《楊文士、廖永平等譯:全面質量管理,大陸機械工業出版社》。
1962年日本石川馨主持的JUSE正式出版QCC的月刊,此後QCC活動在日本快速推廣。因為QCC是符合人性的活動而普及至全世界。《Ishikawa: What is TQC? The Japanese Way》。
1962年日本田口玄一以工程技術與統計方法的結合,應用於產品設計及製程設計的改善技術。日本工業界普遍採用目前所謂「田口氏品質工程」於產品及製程的設計階段,以降低成本及改善品質,而獲得實際的利益。
美國的工業統計學者A.J.Duncan,E.R.Ott,E.L.Grant,I.W.Burr,…等出版統計品管的書籍而流傳至今。
1970年代起,日本松下電子零件公司與松下電器產業公司電視事業部之間長期的信賴關係,每年為了提高電子零件之品質而努力,終於達成了ppm的品質水準。經由日本QC大會的對外發表,ppm品質水準的觀念逐漸普及於日本及國際工業先進國家。
我國品管專家自美、日引進統計品管及品管相關的新知技術,並於1964年成立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當時國內尚處於農產品加工及輕工業生產的階段,產量因素往往優先於品質的考量。然而,品質學會一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