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挥发性毒物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挥发性毒物的检验 第一节 挥发性毒物概述 概述 挥发性毒物是指分子量较小、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在常温常压下具有较强挥发性(蒸气压较高)的毒物。 常见的挥发性毒物有氰化物、苯酚、来苏儿、甲醇、乙醇、水合氯醛、苯胺、硝基苯等。 挥发性毒物的分离方法 挥发性毒物通常采用蒸馏法、扩散吸收法及顶空液上分离法(抽吸法)等进行分离。 蒸馏法 蒸馏法的原理: 挥发性毒物多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当和水同时加热时,能在较低的温度(较原沸点低的温度)下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沸点高、蒸气压低的难挥发性大分子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留在溶液中,使毒物与杂质分离,达到提取的目的。 挥发性毒物的分离方法 1、直接加水蒸馏法 操作 将检材10-20克捣碎后放入250毫升的烧瓶中,加2-3倍水,再加适量10%的酒石酸溶液,使检材溶液呈酸性,然后接上冷凝管,直接用小火缓缓加热煮沸,收集蒸馏液。 馏液一般分两次收集,第一次在接受瓶内放5毫升稀碱液以吸收氢氰酸,待收集10-15毫升后,换一个接受瓶再接受10-30毫升,用来检验其他挥发性毒物。 为防止血液、稀粥、面糊等检材,加热时发生大量泡沫,可加入数毫升液体石蜡。不检验醇类毒物时,可加0.5毫升辛醇消除泡沫。 此法操作简单,但因检材直接接触火源受热,某些毒物易分解。 挥发性毒物的分离方法 2、水蒸气蒸馏法 操作 在蒸馏装置前安装一个水蒸气发生器,水蒸气经玻璃管导入检材瓶的检液中。 往装置中的第一个烧瓶内加 150毫升蒸馏水,第二个烧瓶中加经捣碎处理的检材20克和50毫升蒸馏水,冷凝器接通冷却水。然后用酒精灯同时加热使之蒸馏。 馏液一般分两次收集,第一次在接受瓶内放5毫升稀碱液(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氢氰酸,待收集10-15毫升后,换一个接受瓶再接受10-30毫升,用来检验其他挥发性毒物。 此法装置较麻烦,但受热均匀、缓和,可防止某些毒物因高热而分解,在系统分析中常采用后者。蒸馏后的检材还可用于检验不挥发性毒物。 挥发性毒物的分离方法 (二)扩散吸收法 原理: 扩散吸收法是最简易的一种分离法。在密闭的扩散盒中,检材在释放剂(多数为酸液)的作用下,其中的挥发性毒物分离出来,并充满于内池的吸收剂中,最后取吸收剂进行检测。 操作 取一定量的检材置于吸收盒外槽中,同时在外槽中放入释放剂,吸收盒内槽中放入吸收液,盖紧盒盖,轻轻摇动,使释放剂与检材接触,释放检材中的挥发性毒物,使毒物被吸收液所吸收,最后取吸收液进行检验。 扩散吸收法适用于微量的、挥发性强的毒物的分离。此法操作虽然简单,但所需时间较长(1-2小时),毒物量大时,吸收液不能将检材中的毒物全部吸收。 挥发性毒物的分离方法 (三)顶空法(又称抽吸法) 原理: 利用毒物的易挥发性,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的检材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挥发性毒物会挥发成气体进入顶部空间,抽取顶部气体可进行检测。 二、常见挥发性毒物简介 苯酚(phenol,C6H5OH)简称酚,俗称石炭酸。 纯品为无色针状结晶,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液化,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具有弱酸性。常温下微溶于水,65°C以上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 苯酚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许多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可用以制作肥料、油漆、橡胶、石棉制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药品、染料、农药、造纸、肥皂等。电烫药水内主要有毒成分为苯酚。 二、常见挥发性毒物简介 苯酚在医疗上广泛用作消毒剂、防腐剂、止痒剂、烧灼剂和杀虫剂等。 在蒸馏煤焦油过程中可产生甲酚,甲酚有邻、对、间三种同分异构体,其混合物称煤酚,是良好的消毒剂;市售的消毒剂来苏儿就是含50%煤酚的皂化溶液,为暗褐色的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用水稀释后呈乳白色泡沫状混浊液体。 二、常见挥发性毒物简介 (一)毒理作用 苯酚为细胞原浆毒物,低浓度能使细胞蛋白质变性,高浓度能使蛋白质凝固。 对接触部位的皮肤和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对消化道粘膜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 浓溶液可使皮肤严重坏死,皮肤由白转为红棕色乃至黑色,如面积广泛,可引起休克、毒血症而死亡。 苯酚与蛋白质结合后,又易从已破坏的蛋白质中分离出来。进一步透入深部组织,引起全身中毒。 二、常见挥发性毒物简介 进入体内的苯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抑制血管运动神经中枢时或直接损害心肌和小血管时,可使血压下降; 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浅慢,最后导致呼吸中枢麻痹; 抑制体温中枢,使体湿下降。 苯酚在排泄过程中对肾脏有严重的刺激损害作用,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二、常见挥发性毒物简介 (二)致死量 苯酚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0-15克。来苏的致死量约为20-40克。 (三)中毒症状 口服浓酚液后口、唇、咽、上腹部及接触部位皮肤等处先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