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史专题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治史专题复习

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外政治文明史 考点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早期政治制度: 1、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保权力、财产平稳地继承和转移; 2、分封制:依据宗法制,建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等级制度,以巩固周王统治。 小结:早期政治制度可归纳为: 一个核心:王权; 两项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 三个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的,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必须听命于中央。二者相辅相成,在阶级社会内,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 2、基本线索:形成于战国时期;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强化并衰落于明清。萌芽——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建立——秦朝:皇帝制(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郡县制(地方)等。巩固——西汉: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加强——北宋:原因、目的:一是为了结束和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重新出现;二是为了防止兵变的历史重演。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巩固统治,以求长治久安。基本方针:最大限度集中军权、财权、政权于中央。具体措施: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作用和影响:积极的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消极影响: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后果,最终导致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从而到中期出现统治危机。军权过于集中,实行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力量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财权过分集中,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发展——元:行省制度的有效实施。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设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事务。认识:元朝的措施,是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强化——明清: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控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表明皇帝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军机处认识:明清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衰落。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后期,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揭露道学的虚伪。他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侧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