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县方言与当地风俗研究
丰县方言与当地风俗研究
摘 nbsp; nbsp;要: 方言通过风俗来反映,风俗是方言的载体,两者关系密切。本文着重从方言与风俗之间的关系入手,探究特定地区二者的演变关系。同时,通过探究苏鲁豫皖四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研究丰县这一地区的方言与风俗。
中国论文网 /7/view-7147450.htm
关键词: 丰县方言 nbsp; nbsp;地方风俗 nbsp; nbsp;方言研究
方言是聚居在一定地区的人们使用特定的语言进行交流的工具,并且只有该地区的人们才使用;风俗是聚居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受到方言和地域的影响所形成的生活独特生活方式和习惯。由于丰县在地理上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因此在地区风俗文化与方言上表现为多种风格的杂糅。因为丰县历史久远,是汉高祖刘邦和五斗米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并且距离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很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存有中国第一座民间寺院――永宁寺,因此丰县的传统文化始终表现出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融合了各种文化的基础上,丰县地区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1.受山东文化的影响
由于丰县与山东省南部地区接壤,因此丰县的方言与单县、鱼台、济宁等地方言及发音极为接近。如在丰县方言中说吃饭为“喝汤”和单县、鱼台等地的说法是一样的;丰县方言中常把合口字读成翘舌音,如“吃饭”的“吃(chī)”字时读成“(cī)”,这种发音也是和山东南部地区一样。
丰县靠近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尊卑分明,长幼有序,重孝道、讲礼节,所以在民俗上特别注重传统礼教。明朝《丰县志风俗篇》有:“有唐白乐天诗云:山深民俗淳。以今观之,亦近似矣。方今圣化渐摩,民风益淳,专事农桑,乐输赋税,婚姻死葬,有无相济,此又其俗之最厚云。”这是对丰县的风俗的一个概括。
丰县对传统礼教的重视也可以在婚庆、饭桌上的座次等方面体现出来。婚庆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在民俗中规矩很多,人们对其中各项事务的处理也很慎重。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办事的程序和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的规矩和习惯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男方迎娶首先向女方要生辰八字。通常是在农历的二月二日,男方把一张红纸放在拜盒里,用黄包袱包好,并用两根红带子扎好两头,由媒人背着送到女家。若女方同意迎娶则在红纸上写上女方的年龄、生日放入拜匣里包好后将两根红布带子合在一起,捆在拜盒中间。若不同意迎娶则由媒人带回。男方得到女方的年命后才能找先生“看日子”。结婚一般选用本年的“大利月”或“小利月”,选好月后再选吉日。
在丰县饭桌上的座次也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座次的“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如果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的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如果是八仙桌,要是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若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受河南文化的影响
丰县地区饮食吸收了许多河南的特色,比如河南的羊肉泡馍、胡辣汤已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河南豫剧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并且丰县的戏曲也受河南豫剧的影响。在丰县梆子戏和丰县四平调等本土戏剧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大量豫剧元素。
丰县被誉为“梆子之乡”。丰县的梆子戏以梆子击拍,节奏明快,唱腔平稳,吐词清晰。梆子戏的唱功多,道白少,唱腔高亢,曲调优美,便于表达情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丰县梆子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通俗。道白接近普通话,其间夹杂着部分丰县的方言。唱词与口语没有多大区别,一听就懂。如《访纪昌》剧中纪母唱“俺到锅屋里把药煎,那湿柴火不着直冒烟”这句唱词里的“锅屋里”在丰县的方言中就是指厨房。
丰县四平调是由明代传入丰县的苏北花鼓戏演变而来的地方小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百姓所喜欢。四平调的前身是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花鼓戏,它的乐器只有鼓、锣、梆子,演出方式一般是摆地摊。在20世纪40年代丰县艺人们对花鼓戏进行改造,吸收了河北梆子、豫剧等其他剧种的长处,才定名为“四平调”,俗称“干砸梆”、“花鼓改”。由于文化上的交融影响使得丰县的方言也留下了许多河南话的印记。在《访纪昌》的唱词里就掺杂了许多河南方言。
3.受安徽、苏北其他地区的影响
丰县地区传统的戏曲演出除了本土的梆子戏和四平调之外,还有安徽北部泗洲戏和淮北梆子戏。同时丰县四平调在形成过程中也受到淮北花鼓戏的影响,在演出方式和唱腔又吸收了淮北梆子戏和泗洲戏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四平调的演出方式是打地摊,唱腔属板腔体系。有散、慢、中、快速唱腔和煞腔等。
由于丰县地处于江苏省的最西北,语言、风俗文化与江苏省其他地区尤其是苏北地区联系密切。因为在方言体系上丰县与苏北的徐州地区、连云港地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