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历十才子对庾信之接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大历十才子对庾信之接受

简论大历十才子对庾信之接受   摘 要:处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大历诗人,在个人遭际、愁苦心态与生命感受上与庾信存在诸多类似之处,对其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学习,从字句锻造到情感表达及至美学感受,皆可追寻到学习庾信的痕迹。   关键词:庾信;大历;十才子;接受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唐人更从这位“穷南北之盛”的文学巨匠处获益良多,巧合的是,唐代诗坛上有一批诗人与庾信经历相仿、遭际类似,甚至在生命感受上亦有诸多近似之处,他们在字句创造与情感表达及美学感受上皆受到了庾信的影响。从他们的诗句中,不但可以发现模仿庾信的痕迹,亦可探寻到庾信的美学趣味,笔者将分而述之。   一、模仿庾信之基础:乱离感时之悲   庾信所处的梁代,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天下归晋后又遭逢五胡乱华,分裂为南北对峙,之后政权数番更迭,战乱频仍。与此相类,经过一百多年蓬勃发展的大唐王朝,被安史之乱践踏得支离破碎,昔日的繁华如流水般悄然远遁。世事不安,诗人们也无法摆脱颠沛流离的境遇:庾信滞留西魏,饱尝流丧羁旅之苦;尚未体验多久盛唐美好时光的大历十才子,被卷入山河破碎的乱流中,亦备感凋敝残破的凄凉。十才子虽然没有显赫的身世与优越的官位,战乱前后身份的差异也没有庾信悬殊,但羁旅奔逃的经历、社会衰败的景象都会引起他们与庾信的共鸣,感时伤乱之作多有流露:如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描述民不聊生的景象:“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溃溃沸腾,茫茫惨?t。天地离阻,神人惨酷”[1],“哭、泪、溃、惨、酷”等字眼实令人触目惊心。在《拟咏怀》其一中云:“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将自己比作失水之鱼、离群之雁,愁思如此悲凉。十才子中类似的诗篇亦是常见,如戴叔伦《女耕田行》“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写尽了家中长兄从军、女子代耕的艰辛与难堪。戎昱更是直抒“万事如沧海,悲来欲恸神”的哀恸。又如司空曙面对世难初平却写下了“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的感伤之句。饱经动乱的沧桑,相似的羁旅愁思,不但使庾信和十才子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愁苦与悲伤,更引领十才子关注前人的表达技巧,从师法的对象中搜寻到充满悲剧色彩的庾信,继而加深对庾信历经丧乱、滞北难归的理解与同情。   二、诗坛渊源:从宫体诗到宫廷诗   庾信在南朝时创作了大量的“宫体”诗文,《北史“?ぷ恿昙靶挪⑽?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徐庚体焉。”这种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源自昔”[2],可见其风格特征是侧艳丽靡的。但宫体诗这一体裁经由庾信的发展,已从原先描摹器物精美与女子容姿的艳情之作发展为庄重典雅、颂德扬政的宫廷诗。“大抵来说,盛唐宫廷诗坛的奉和应制诗与其时的个人化创作的界限已逐渐缩小。与之相应的,较之初唐宫廷诗坛偏重于清新之句、颂美之词,盛唐的宫廷诗坛则更偏重于庾信后期的那些典雅、凝重且蕴含着个人情志与感慨的应制之作。”[34]宫体诗至盛唐时期,已“由一种我们称之为都城诗的现象所主宰,这是上一世纪宫廷诗的直接衍生物”,而“王维同时处于都城诗及其变体的顶峰”。[]这与十才子联系颇为紧密。“十才子”名号的由来,便是因为他们在大历时期一同驰名都下、文咏唱和,形成了所谓的台阁风雅。这种台阁风雅,延续了自初唐便一直存在的宫廷诗传统。作为下层文人,为了追求仕进显达,创作了许多如宫廷诗般的颂美之词。如:   钱起 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送元载赴江淮转运使》   李端 金距斗鸡出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赠郭驸马》   逢迎称颂之意十分鲜明,可以说是庾信宫体诗中游宴迎合类的进一步发展。   王维是都城诗及其变体的顶峰,十才子大多以王维为宗。位列《中兴间气集》卷首,同是又是十才子之首的钱起,便是继承了王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诗风。这本诗集“所表现出来的对钱郎的赏识,其实就是对王维的心仪。”[5]而时人多将王维比作庾信,“共传收庚信,不比得陈琳”。这就涉及到大历诗人对庾信在另一个层面上的接受:清新。正如杜甫云:“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清新如《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中:“长虹双瀑布,圆阙两芙蓉”,“树宿含樱鸟,花留酿蜜蜂”;《奉和山池》“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细节的捕捉与动态美的呈现,使得此诗历来被视为其清新特色之作。大历诗歌更是清新满眼,试看:   钱起 玉气交晴虹,桂花留曙月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   半岩采珉者,一点如片雪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司空曙 绿田通竹里,白浪隔枫林《送乐平苗明府》   对齐梁诗风的继承,以王维最为正宗。“其清新之句取法庾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