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了心,就守住了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守住了心,就守住了桥

守住了心,就守住了桥   要过年了。齐鲁大地上一条条铁路线纵横交错,一列列火车高速前行,一个个铁路人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运忙碌。 中国论文网 /6/view-7226946.htm   27岁的张伟光,站在离地16米高的京九铁路孙口黄河大桥上,感受寒风呼啸而过,任凭寒意钻进衣领和裤管。往日奔腾不息的黄河也安静了下来,厚厚的冰层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开始工作。他指挥其他五六名工人就位,自己左腿曲,右腿蹬,将左脸几乎贴在了铁轨上。   他是济南铁路局聊城工务段、毕业于桥梁专业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已在偏远的黄河滩上坚守了一年半。风吹日晒的户外工作,他的肤色变得黝黑,性情变得坚毅,眼镜后面透出炯炯有神的目光。      “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要具备: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   这是张伟光写在工作日志上的自勉。他是济南铁路局近10万职工中普通的一员,也在走不寻常的成长之路。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2014年8月从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毕业后,张伟光来到了孙口黄河大桥车间。   刚到大桥,随着新鲜感的淡去,寂寞和安静让人发狂。车间地处黄河滩,远离城乡,宿舍简陋,桥上作业环境恶劣,工友们笑称这里“夏天烫伤,冬天冻僵”,业余时间“除了上网,就是上床”。   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距离车间最近的火车站在五公里外,偶尔有几辆乡村公交车“不靠谱”地路过此地。平时张伟光出趟门,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台前火车站,而停靠的火车也屈指可数。工友们每天过着桥上到车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赶上设备“集中修”或者桥梁大修施工,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   在同事们眼里,张伟光是研究生,应该当白领,考公务员,去搞科研,起码也应该是在技术科坐办公室吧!怎么还愿意来这里?   伟光的回答诗意而又慷慨:“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把背影留给地平线!孙口黄河大桥是全段桥梁知识的聚集地,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张伟光说是10分钟与30分钟的差距。   他清楚记得,到了岗位后接受的第一个生产任务――清扫桥墩平台上的散乱石砟。当他进入与地面高差10多米的墩台,用铁锹铲着石砟时,脑袋都大了。狭小的空间只能弯着腰作业,几次下意识抬头,换来的是安全帽与梁体亲密接触的“砰砰”声。他使不上劲,一铲石砟就滚动,没铲几下就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   正犯嘀咕,听到火车轰隆隆开来的声音,还没来得及再细想,火车就在头顶上方轰的“轧”了过去,摸摸手心全是汗。车过去了,活还得干,好不容易把石砟清理干净。   爬出桥面,他听见一个声音:“研究生,你这干的忒慢,10分钟的活你干了半小时。会干吗?能干好吗?光有理论还不行,更要有实践才行!”   当天晚上,他独自坐在平静的黄河岸边,思绪翻滚。自己可不能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怪物!”一定要做出个样来,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读书是有用的!   创造自己比证明自己更可贵   “厚德敬业”一直是济铁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品质,也是张伟光做人做事的原则。   当班时他主动拜师求教,一张图纸,别人看三遍,他就十遍二十遍地反复琢磨;别人处理完施工走了,他却一遍一遍地演练,一定要找到最佳方案。   孙口黄河大桥车间党总支书记杨本光这样评价他:“张伟光跟其他同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喜欢问为什么?我们日常一些凭经验和习惯的做法,他总是会找出理论方面的依据来。”   钢梁桥裂纹的处理,是桥梁维修中一项常见作业。第一次参加时,张伟光只听到工长安排这个任务,至于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工长没有再作详细交代。他在现场看到老师傅熟练做工,在裂纹地方用钻头钻孔。他向师傅请教,为什么要钻孔?怎样确定在这个位置钻孔?师傅们也是嘿嘿一笑,说“都是这么干的。”   为了找到答案,回到工区的张伟光顾不得吃饭,开始翻阅各种资料,互联网搜索,最终搞清楚了:钢梁应力集中造成横梁裂纹,只有通过给钢梁钻孔,提前将应力放散,才能确保安全。   “知识是需要转化为生产力的!”张伟光常说这句话。   2014年10月,作为车间的技术代表,张伟光参加了瓦日线接管前的设备检查工作。在某项检查中,按照传统方法必须挖开线间石砟,查找桥梁中心线。他觉得劳动强度大,做法太“笨”;如果在桥梁栏杆上做标记,测量桥梁中心线,测量精确性又低。为此,他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研制了“铁路线桥测量多功能尺”,只需两人在路肩即可进行作业,不需要挖开石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检查的准确性。   铁路桥梁上,人行道步行板非常重要,提供给日常检查、维修养护人员行走。2015年4月,张伟光带领他的QC攻关小组,设计出了“L”型和“T”型步行板专用橡胶垫板,通过实验,这一革新减少了震动对步行板造成的裂纹和撞击损坏,延长步行板的使用寿命近五年,降低桥梁大修、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