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英宗复辟之谜
明英宗复辟之谜
明英宗朱祁镇(以下简称英宗)是明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其人生平极富戏剧性,经历了明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故:“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
中国论文网 /4/view-7244423.htm
前一次事变是受权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俘,随行的五十万(一说二十五万左右)将士也因他的错误而成了冤死鬼。英宗本人先是作为人质被瓦剌裹挟着进攻北京,后又被挟持到塞北苦寒之地(“北狩”),过着缺米少菜的游牧生活,很受了些苦。所幸的是他没有像宋代的钦、徽二帝那样客死他乡,而是不久后就被放了回来,被他的弟弟――已经替代他为新皇帝的朱祁钰安置在紫禁城之外、皇城之内的“南宫”,度过了七年缺衣少食的软禁生活。而后一次事变英宗则时来运转,稀里糊涂地被臣下从南宫“夺”回了皇宫(一说英宗事先已知此事,有预谋),重新登上了久违了的皇帝宝座。
英宗重登宝位后,没有恢复从前的正统年号,而是新起了一个年号――天顺。“夺门之变”被认为是明代“甚无意义”的皇位之争,个中情节扑朔迷离,留下了不少谜团。追根溯源,这需要从“土木之变”说起。
“土木之变”,宝座易主
英宗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年仅九岁就以皇太子的身份顺利继位,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正统初年,在太皇太后张氏的主持下,英宗重用几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主持政务(史称“三杨辅政”),继续推行仁宣两朝的各项政策,政权稳固,国泰民安。
但好景不长,从正统五年至正统十一年,杨荣、张太后、杨士奇、杨溥相继去世,已经长大的英宗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试图“有所作为”。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身边最亲信的太监王振的蛊惑下,英宗贸然率领数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出居庸关,经宣府,至大同,试图寻找瓦剌主力决战。在大同,不学无术而又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振在听到前方战败、瓦剌军骁勇善战的消息后,突然间又害怕起来,竟鼓动英宗撤回北京。
最初,王振选择大同―蔚州―紫荆关―北京这一路线回京,目的是为了让英宗能够“驾幸其第”(蔚州是王振的老家),显示威风。大军走到半道,王振突然又担心这么多的人马路过他家,一定会践踏他家的庄稼。结果,大军半途改道,不再经过蔚州、紫荆关,改由怀来―居庸关一线回京。
大军经此折腾,疲惫不堪,后勤又供应不上,结果在距怀来城(怀来古城,1951年修官厅水库被淹)二十里的土木堡被瓦剌骑兵追上,团团围住,断了水源。被围人马一二日不得饮水,渴极,掘地二丈也不见泉水,立即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狡黠的瓦剌军见明军不动,知道明军已经饥渴难忍,便心生一计,故意后撤,诱使明军打乱队形,各顾各地向不远处的河边狂奔(要喝水)。明军队伍一乱,瓦剌骑兵又如从天而降一般,再次将明军团团围住,然后左砍右杀,将毫无抵抗之力的明军砍杀大半,剩下的四散而逃。骡马车仗、衣甲兵器等物资装备尽归瓦剌所有。王振在乱军之中被气不打一处来的英宗护卫锤死。英宗本人则被围困在一个小山包上,最后成了瓦刺的俘虏。这就是震动一时的“土木之变”。
土木堡丧师、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内外大为震惊,一片混乱。群臣聚哭于朝,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主张南迁逃跑。兵部侍郎于谦等人挺身而出,力主死保北京。英宗之弟、监国朱祁钰把于谦提升为兵部尚书,命其提督各营兵马,保卫北京。于谦受命于危难之中,显示出出色的指挥调度能力。他一边调集河南、山东、南京等地军队入卫,一边将京城九门守军及城内外防务有效地组织起来,严阵以待。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英宗被俘后出现的皇位空缺问题,在英宗之母孙太后的主持下,将朱祁钰立为皇帝,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不久,瓦剌挟英宗,破紫荆关,兵临北京城下。于谦披挂上阵,出德胜门亲自督战。城内城外军民人人感奋,“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经过数番激战,瓦剌军死伤惨重,不得不带着英宗北撤。
英宗被挟持到塞北后,虽没有像宋代的钦、徽二帝那样受到种种虐待,但他的塞北生活与平常养尊处优的宫廷生活相比,也有着天壤之别:在“衣”方面,虽然有比较充足的御寒之物,但仍然难以忍受塞外冬夜的寒冷;在“食”方面,得遵循当地的饮食方式,以马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殊无米菜”,也没有什么清洁的饮用水,这对于平日锦衣玉食的皇帝来说,可以说是“恶陋不堪”了;在“住”方面,英宗虽然受到伯颜帖木儿(瓦剌首领也先之弟)的照顾,有单独的帐篷可以居住,但“帷帐布帏,席地而寝”的居住方式,恐怕也不是从小长在深宫之中的明朝皇帝(此时是太上皇)可以习惯的;在“行”方面,蒙古人骑马迁徙跋涉是常态,而英宗骑术不高,在行进的过程中可能也吃了不少苦头,后来,他的主要交通工具才换成了驼车(参见林欢《明英宗被俘及其在蒙地羁押期间的活动》)。
好在英宗在塞外吃苦的时间没有持续太久。瓦剌见英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