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周涛散文中自然与生命的融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周涛散文中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探析周涛散文中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摘 nbsp;要:周涛是西部文学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以大气磅礴独具特色的文学魅力堪称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热爱西北这片土地,他用散文多角度、多侧面地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验,在这些富有地域色彩的文字中,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敏锐把握和对生命的丰富感受。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8756.htm   关键词:自然;生命;融合;地域色彩;诗性   [中图分类号]:I206 nbsp;[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1   周涛,原名周小涛,出生于1946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著有诗集《牧人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周涛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从此扎根于新疆。周涛农耕后裔的血液中融入了西域独特的豪迈坦荡、强劲生命力的精神。他的散文为我们展示出西部独有的文化习俗,关注西部人的生存方式,这些都体现出了一种自然与生命的完美融合。   一、地域色彩的丰富体现   周涛生活在西北,热爱西北。西北赋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神奇的大西北,充满魅力的大西北已让周涛对她恋恋不舍,这一切都成为了周涛的创作之源,使他的散文充满着浓厚的地域色彩。   周涛深情地热爱这片充满神奇伟岸色彩的土地,他的散文中的地域文化色彩与西北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西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民族信仰、情感气质密不可分。周涛笔耕不辍地描写着对西北赤诚而浓烈的敬畏与热爱,是正片土地给予了西北人民与自然万物同生同长的犷悍、奔放、刚劲的人格。   二、与自然融为一体,探寻最本真的精神品质   周涛已经将自己的身心寄托给了西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他对这里广袤无垠的山川草原荒漠,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动植物以及坚忍不拔的西部人都注入了浓烈的爱和深刻的理解,加之他自己在新疆地区独特的人生经历。这一切都使得他自身与自然紧密相连,浑然一体。达到了一种血脉相通、情景相合的高度。他试图从中探寻人类最初的美和最本真的精神品质。   在周涛笔下,人与自然的交流比人与人的沟通更加亲切真诚。作者时而跳出大自然以人的视角审视万物,时而融入自然、物我合一,赋予山河以感情和思想,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生命,参悟生命的本质与真谛。周涛不仅对山峰和有灵性的动物进行大手笔的抒写外,生活在这里的西部原生态牧民同样成为了周涛笔下的描写对象。   三、畅气淋漓、昂扬充沛的生命意识   在周涛看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给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以精神支柱借此以摆渡人生,假如文学还能够作为一只小舢船摆渡人生它便有了永恒的意义。”[1]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周涛散文中散发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   周涛借助新疆面积广阔的、色彩鲜明的河流、草原,借助那放荡不羁的骏马,展翅高飞,翱翔于广袤天地间的雄鹰等让内心躁动的情绪,跳跃的思想化为一种强烈的内心感悟。周涛的散文中还有很多对具体人物的描写,这些人物来自维吾尔族、回族等,他们一生没有什么名利,然而周涛却记住了他们并把他们描绘得惟妙惟肖,他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思想性格值得我们钦佩和仰慕。   周涛的散文中多次赋予生命物一种人化的表述,从而对生命物进行赞美或者嘲讽。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的反差使他思想更加成熟,他要表达要倾诉,把他的痛苦、忧伤告诉更多人,在创作中寻求自我和表达自我。   四、瑰丽优美、豪放不羁的语言是诗性散文绚丽的外衣   (一)日常语言“陌生化”   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流派倡导日常语言陌生化。作品的文学性来源于文学作品的形式,还可以说它来源于文学语言及其构造原则。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能产生文学性。周涛散文的陌生化语言主要体现在相反词语的运用和词性的活用上。周涛的散文借助梦幻、意象、通感的表现方法,表达出作者对生命和自然新鲜且不同寻常的感受。   (二)语言富有流动性的表现力,浸入无限的生命力   《蠕动的屋脊》提到:“不远处就是褐红色的山峦,一层套一层,像蓝天下的一副背景极深的群山油画,刺目地一下推到人眼前。”[2]一个“推”字,把整个画面变活了。在《天空》中:“现在他躺在这一望无边的大草滩子上,天地之间无遮无碍,中间只有他,他平躺在它们中间,仿佛是被夹在什么中间。他才觉得身下托着的是一只厚颠颠的巨手,眼前的天空是一个大井,只要轻轻一翻动,他就会被扔出去,扔进那个巨大的空洞里,啊……他恐怖的大叫在空洞里毫无声息,闭住眼睛,一种自由落体的跌落,跌、跌,一直往深处跌落的垂危和快感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