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语文《七律__长征》课件资料.ppt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七律__长征》课件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第一句中你体会到了红军 的什么精神?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真理;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让我们记住长征中所有的英雄…… 七律 长 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背诵课文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这雪呀,有一种意境, 洁白高旷,代表一种象征, 这里用“千里雪” 展示红军的辉煌前景, 一望无垠,一片洁白, 也象征我们的胜利勇往直前!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 律 长 征 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党中央、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紧急突围,退出根据地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杀戮。逃到江西瑞金时经过激烈的党内斗争,重新改选了党中央,确立了北上和抗日的目标,开始由毛泽东领导军队。从此扭转败局,开始了艰苦卓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成功地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饥寒交迫过雪山草地,甚至靠草根树皮充饥;一路上进行革命宣传撒播革命的种子,让人民知道了什么是剥削和压迫,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经历了千辛万苦和流血牺牲后,最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从此中国革命摆脱了错误路线,革命走向成功.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包括四联。 长 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mín 逶 迤 磅 薄 泥丸 岷山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起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字、句解析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当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指越城山岭、都庞岭、荫渚岭、骑田岭、大瘐岭。分别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交界处。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细小的浪花。这里比喻五岭山脉的起伏不断。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境内。 磅礴:山势高大险峻。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细小的浪花;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像小泥球一样从脚下滚过。 诗句中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比作“细浪”和“小泥丸”把困难当作平常事,表现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表达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 寒:冷的感觉。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泸定桥上只剩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