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模拟试题教程分析.doc

2015届高考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模拟试题教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33分)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洪涝灾害更频繁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3~5题。 3.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4.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5.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6~8题。 6.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7.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 8.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10.造成该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11.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1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题。 .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南方低山丘陵区 .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表1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 地 468. 7 草 地 58. 8 盐碱地 32. 1 耕 地 16. 6 沼泽地 10. 7 建设用地 1. 4 16.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17.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下表是贵州省典型石漠化研究区特征对比数据表据此完成~题。 研究区 地貌类型 海拔(m) 坡地比例(%) 气候类型 年降雨量(mm) 石漠化等级 人口密度(人/km) 农业发展 模式 鸭池 高原山地 1 320~ 1 735 44;25 温凉湿润 863 潜在-中度 513 粮食种植 红枫湖 高原盆地 1 240~ 1 450 30;10 湿润 1 200 轻-中度 259 生态畜牧 花江 高原峡谷 440~1 410 73;41 干热 1 100 中-强度 147 经济林  注:坡度比例是基于GIS平台从地形图上提取的分号前后分别为>15°和>25°坡地。 贵州省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气候干旱 B.山地地形石灰岩地质 D.水土流失 下列关于研究区的治理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石漠化治理方法相同但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 植树造林、生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