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两弹一星”航天精神.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   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郭永怀 (1909-1968) * 第六讲 “两弹一星”航天精神 什么是“两弹一星”? 很多人都以为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其实它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就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到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当时院长陈赓大将专程从北京赶回哈尔滨接见我。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火箭、导弹行不行?我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谁知,这一句话,决定了我这一生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钱学森 1957年12月,时任国防部五院总体技术室主任的任新民奉命前往满洲里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接回一枚苏联提供的“P-2”教学导弹. * “P-2” 导弹 * 支持中国搞试车台,施尼亚金回国受处分 .  1960年11月5日,在酒泉发射基地,P-2导弹发射成功。现场工作人员情不自禁相互拥抱,高声欢呼。聂荣臻在致辞中兴奋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 周恩来、聂荣臻挂帅。 1959年7月,周恩来总理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传达了中央的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成功地把一颗名为“东方红”的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 *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保障。 * 两弹一星的元勋 钱三强 钱骥 姚桐斌 赵九章 邓稼先 王淦昌 彭桓武 程开甲 黄纬禄 屠守锷 钱学森 周光召 杨嘉墀 陈能宽 陈芳允 吴自良 任新民 孙家栋 朱光亚 王希季 王大珩 于敏 郭永怀 *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92年逝世。 钱三强 (1913-1992) *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1968年以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逝世。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负责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负责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获得丰富的试验资料。参与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1965年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组织并提出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