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脂类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脂类(lipid)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脂肪酸 第三节 三酰甘油 第四节 磷脂、糖脂、萜类和类固醇类 第五节 脂蛋白 第六节 细胞膜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引 言 第79页 一、脂质的定义 二、脂质的分类 一、脂质的定义 是指那些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乙醚、氯仿、石油醚苯等)的生物有机分子。 共性是:脂溶性 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作用: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给 能量之用 二、脂质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分: 单纯脂质:脂肪酸和醇形成。(脂、油、蜡) 复合脂质: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含其它非脂成分。 衍生脂质:是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的衍生物。如取代烃、类固 醇、萜、脂溶性V等。 结合脂:脂与糖或蛋白形成的脂多糖和脂蛋白。 2.能否被碱水解:可皂化脂质、不可皂化脂质(类固醇和萜) 3.在水中和水界面的行为不同:非极性脂质、极性脂质 4.按功能分 贮存脂质: 三酰甘油(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抗低温;肠系膜中抗震) 结构脂质: 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活性脂质: 是少量的细胞成分,具有专一的重要生物活性。如激素、维生素、 酶的辅助因子等。 脂质在空气-水界面和水系统中自发形成的几种常见结构 第二节 脂肪酸(fatty acid,FA) 第82页 一、脂肪酸及种类 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三、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脂肪酸及种类 1.是一羧酸,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 2.常见的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 3.根据脂肪酸碳链结构的不同(83页表)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1~4,少数有6个) 含羟基和酮基的脂肪酸 含分支和环状结构的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 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亚麻酸: 18C,具有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睡眠、提高智力、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血压、血糖、保护视力、通便、保肝等保健功效。 花生四烯酸: 由亚油酸在体内转化而成。在血液、肝脏、肌肉和其他器官系统中作为结构脂类起重要作用。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密切有关。 DHA:俗称脑黄金,是二十二碳六烯酸,膳食供给亚麻酸时,人体能合成。 EPA: 二十碳五稀酸,存在于鱼油与动物磷脂中;食用油橄榄油;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最好 ω-3脂肪酸 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害怕肥胖而拒绝消费肉类。如果有一盘色香味美,看起来油腻腻但吃了不会让人增长脂肪的肉排或煎鸡蛋放在你面前,你能拒绝得了吗? 几种脂肪酸的立体结构 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脂肪酸几乎都是偶数碳,多数在12-24碳,最常见的是16C和18C 双键数目一般为1~4个 非共轭双键系统、共轭双键系统、顺式与反式构型(多为顺式)。   -CH2-CH= CH- CH2 -CH= CH - CH2-   -CH2-CH= CH- CH= CH - CH= CH -CH2- 三、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87页 1.溶解度:烃链越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 2.熔点:不饱和的脂肪酸的溶点比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3. 脂肪酸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不饱和脂肪酸在双键处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卤化、氢化)。 4. 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脂肪酸盐: CH3-(CH2)n-COO-K+ 去污剂:两性分子,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是两亲化合物。如:脂肪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乳化:……油滴被裹上一层去污剂分子,处于微团中,油滴作为亲水物体悬于水中而成乳胶…… 88页 常用去污剂 脂肪酸盐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胆汁酸 辛基葡糖苷 脱氧胆酸钠 去污剂在生化领域的应用 高浓度时能使蛋白变性。 若高于临界微团浓度时可使生物膜溶解; 若低于临界微团浓度时不引起蛋白质变性,能从膜中溶解膜结合蛋白,有利于进行膜蛋白分离纯化; 第三节 三酰甘油(脂肪、真脂,fat) 第91页 一、脂肪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二、三酰甘油的理化学性质 一、组成及结构特点 单酰甘油(MG)、二酰甘油(DG)、三酰甘油(脂肪,TG) R2多是不饱和脂肪酸 动、植物油脂中主要是三酰甘油(TG) 动植物油脂多为混合甘油三酯、简单甘油三酯的复杂混合物 二、脂肪的理化性质 第94页 化学性质 1. 水解和皂化: 2. 氢化和卤化: 3. 乙酰化:油脂的羟基化程度 4. 酸败:油脂的不饱和成分发生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并降解成挥发性物质。 油脂酸败和氧化 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进行氧化作用,发生酸臭和口味变苦的现象,称为酸败;酸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经一系列的酶促作用后生成β-酮酸,脱羧后成为具有苦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