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医学真菌学(本)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C) 常有内分泌异常如甲状旁腺或肾上腺素功能低下,免疫缺陷等 初为丘疹、红斑上附鳞屑,逐渐形成肉芽增生性斑块或疣状结节,表面覆盖蛎壳状痂,粘着不易去除,周围有暗红色炎性浸润 特点: 婴儿期发病 慢性复发性皮肤、甲、粘膜念珠菌感染 一般不侵犯实质脏器 * * 5.深在性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真皮、皮下等深部组织 可由局限性表浅性念珠菌病向深部发展而形成脓肿、肉芽肿,或为全身泛发性念珠菌病的症状之一 表现为丘疹、结节、脓疱、脓肿、部分溃破融合形成溃疡及肉芽肿,所属淋巴结也可累及,出现发热及肌肉疼痛 * (三)内脏念珠菌病 最常感染肠道及肺部 此外可感染食管、泌尿道、脑、心脏等 严重可引起血行播散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乃至死亡 * 三 诊断及鉴别诊断 因念珠菌为常驻菌,从皮肤、粘膜、痰、粪等标本中查到孢子并不能肯定其为致病菌,必须在镜下找到寄生状态的假菌丝,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诊 若分离菌来自血液、其他体液或密闭部位、大结节性皮损,可认为是深部真感染 培养可鉴别菌种 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 念珠菌培养物革兰染色 400* 念珠菌直接镜检 白色念珠菌厚膜孢子 * 假菌丝和芽孢 厚膜孢子米粉吐温80培养基400倍 白色念珠菌培养物沙堡弱培养基 念珠菌假菌丝和芽孢 * 四、治疗 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口腔:制霉菌素( 10 万 u/毫升)或二性霉素 B ( 0.1g/毫升)含漱,每日数次 阴道:制霉菌素栓,早、晚各一次,至少 2 周;或咪唑类栓剂,至少 1 周 皮肤:外用各种咪唑类霜, 1 ~ 2 次/日 甲:内服药物,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 第九节 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 (Sporothrix schenckii) 所致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主要累及四肢和颜面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损害;偶尔累及粘膜、肺、脑膜、骨骼、关节和其他内脏器官 *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申克孢子丝菌是腐生菌,可污染:土壤、竹木、芦苇、枯草、玉米秸、动物皮毛、污水等 刺伤、 动物搔抓 昆虫刺伤 注射污染 菌体 皮肤 破坏皮肤结构 两种蛋白酶 慢性肉芽肿 溃疡 * 二 临床表现(冬春季多见) 1.淋巴管型: 潜伏期:7-30 天,长者约半年 好发部位:四肢远端,儿童常发于面部如眶周、颊、颧、颞部等处 皮损:初发为皮下结节,进而表面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有稀薄脓液或覆厚痂,后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 *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 * 2.固定型 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常局限于原发部位,不沿淋巴管传播 皮损多形,有丘疹、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肉芽肿 * 3.皮肤播散型:少见 多数情况下原发病灶不清楚, 全身各处散在多发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破溃,排出少量粘性分泌物或脓、血液,形成增殖性溃疡或树胶样病变 此型只侵犯皮肤,不损害内脏,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 4.皮肤外型: 又称内脏型或系统型孢子丝菌病 最常见于伴有基础疾病或易感素质者如糖尿病、酗酒者、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者或艾滋病患者 最常累及部位:肺、关节、骨;眼、脑膜、肝、脾、肾、甲状腺、睾丸、附睾等也可受累 *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外伤后发生于面部和四肢的皮肤损害提示可能是孢子丝菌病 抽取脓液直接镜检和培养查到或分离出病原菌可确诊 培养在 25 ℃~ 30 ℃下 3 ~ 5 日内可见到丝状型菌落,在 37 ℃下转化为酵母型菌落 * * 四、治疗 碘化钾: 10%碘化钾溶液10ml,tid.口服,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至每日60 - 90ml,小儿酌减,4 - 8 周后皮损消退,还需继续服 3 - 4 周,以防复发 常见副作用:胃肠不适、药疹等 局部溃疡、有糜烂渗液者可用 2% 碘化钾或聚维酮碘溶液局部外敷 也可内服碘化钾同时结合局部温热疗法 * 顽固病例:二性霉素 B 静脉滴注或局部注射(加入普鲁卡因)每周 1-2 次 碘化钾过敏者可口服伊曲康唑( 0.2 - 0.4 /d )或特比萘芬( 0.25 -0.5/d ),连服 8 周 本病不宜切开引流或手术等物理治疗 * * * * ⑵ 角化过度型: 常见于足根、掌跖及其侧缘 局部多干燥,皮损处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易发生皲裂、出血 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 ⑶浸渍糜烂型: 多发于指(趾)缝,尤以3-4和4-5指(趾)间多见 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等 * 手癣和足癣 tinea manus tinea p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