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授课老师: 韦鹏霄 第十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与意义 第三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第四节 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的定义及特点 1、植物原生质体的定义 植物原生质体(plant protoplast): 是指已脱除细胞壁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的植物细胞。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一词始用于Hanstein(1880),是指“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离的那部分细胞物质。”换言之,原生质体就是除去全部细胞壁的“细胞”,或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原生质体——是指由细胞壁质膜所包裹起来的一个具有细胞原有的全部原生质及由它所构成的各种细胞器的一个“整体或单位”。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的定义及特点 2、离体原生质体的特点(7点) 经离体的原生质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1)能够完全分离,便于操作控制。 在悬浮液中完全分离,每个原生质体可看作一个纯粹单细胞,易于定量操作和控制。 (2)原生质体的性能接近原细胞水平。 在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及光合活性与原组织中的细胞水平接近。 (3)能再生胞壁、分裂增殖和再生完整植株。 (4)能同源或异源融合,为体细胞杂交材料。 在诱导条件下,发生同源或异源融合,形成聚核体或杂核体。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的定义及特点 (5)能摄取外来物质,可作遗传转化工具。 外来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乃至病毒、叶绿体、细胞核和细菌等,是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的理想工具。 (6)变异为单细胞,变异性状易纯。 原生质体在培养中会发生变异,由于其是纯粹单细胞,因此变异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性状会更纯。 (7)易被破坏,便于内含物分离。 内含物如核酸、蛋白质,酶等高分子物质及胞核、叶粒体、线粒体、液泡和膜等。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与意义 1、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简史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原生质体的研究最早是Klercker在1892年进行的。当时他所用的主要是“机械法”,即把细胞置于一种适当的质壁分离介质中,然后用利刃切割。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质壁分离的细胞只被切去了细胞壁,从而释放出完整的原生质体。在某些贮藏组织中,如萝卜的根、黄瓜的中皮层等,应用这个方法可从它们高度液泡化的细胞中分离出原生质体。然而这个方法有明显的缺点:一是产量很低;二是在由分生细胞和其他液泡化程度不高的细胞中分离原生质体时不适用。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与意义 1960年,Cocking证实了用“酶解法”由高等植物细胞中大量分离原生质体的可能性。他使用了一种由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培养物制备的高浓度的纤维素酶溶液以降解细胞壁,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只是到了有商品酶供应之后才成为可能。自从1968年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投入市场后,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才变成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与意义 首先,用商品酶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的是(Takebe)等(1968)。他们在分离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程序中,依次使用上述两种酶。即先用离析酶处理叶片小块,使之释放出单个细胞,然后再以纤维素酶消化掉细胞壁,释放出原生质体。 Power和Cocking(1968)证实,这两种酶也可以一起使用,这种“同时处理法”或“一步法”比“顺序处理法”快,并且由于减少了步骤,也就减少了微生物污染的机会。现在,多数研究都使用这种简化的“一步法”。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与意义 1971年,Takebe首次利用烟草叶片分离原生质体,并获得了再生植株。以后,随着各种商品酶的出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作物上,如大豆(Wei和Xu,1988)、棉花(陈志贤等,1989)油菜(Spangenberg等,1986)等重要经济作用已成功地从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 特别是一直认为难以培养的禾谷类作物,例如,水稻(Fujimura等,1985)、玉米(蔡起贵等,1987;Rhodes等,1988)、小麦(Harris等,1988;王海波等,1989)、谷子(夏镇澳等,1989),以及高粱的原生质体培养都已相继成功。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发展与意义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进展也很迅速。科学家们相继在柑桔(Vardi等,1982)、檀香(Rao等,1984)、杨树(Russel和Mocown,1988)、云杉(Attree等,1989)等木本植物上获得成功。据统计,目前已从分属49个科、160多个属的360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