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国梦_new课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为中国? “中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地名。“中国”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观念、最根深柢固的观念。 《尚书》中,我们的先人就已经一遍又一遍地在告诉人们,我们是“中国”,我们是上帝最看重的人群。《诗经》作者们也反反复复地敬告人们,我们身处中国,应该有对得起“中国”这一称号的威仪。在三千年前的青铜器中,我们的先人就自豪地宣称“吾其宅兹中国”,表明了我们在整个宇宙中的卓越地位。 对于中国文化精神来说,世界就是由“中国”与“周边”所构成的。在天上,北斗或北极就是“中宫天极”,“太一常居”之所,这就是天上的“中国”,整个天空,所有的星辰都围绕“中宫”运转。在地下,天子所在的地域称为京畿,称为“中国”,它是文化的中心所在,它是文明的最高典范。所有其他的区域和人群都以相对于中国的关系而取得自己的地位。 中国是一文化有机体,已有3000年以上的生命历程。但汉晋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古老中华不是被境外蛮族的原始强力所摧残,就是被本土狂贼的动物凶狠所洗劫。它已经被折磨到奄奄一息了,它已经破败得狼狈不堪了,它似乎已经配不上“中国”这一尊号。 还好,中国虽然疲惫但并未死去。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精神已经渐渐醒悟。孙中山的横空出世,表明文化中国将在未来世界再度恢复它“宇宙中心,文明顶峰”的至尊地位。 孙中山与中国梦 郭智勇 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有志之士的宏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时把这个宏大的理想用“中国梦”三个字言简意赅又恰到好处地加以概括。自此以后,“中国梦”迅速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一个强音。习近平主席说: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总书记的一席讲话真切地描绘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心路历程,一名网名叫LEO10的网友对习主席的话有进一步的发挥。他说: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没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是几代中国人发自内心的热切追求。百年“中国梦”不仅在不断叩问鸦片战争以来的每个中国人的良知,也正在激励今天与未来的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向前。 应该说,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都自觉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中国梦”尽管没有形诸文字,但无疑己深深地刻在心里。当江泽民决心以“三个代表”思想而不是其他的主张作为未来中国的指导思想的时侯,他心里一定有一个中国梦;当邓小平南巡重启全面改革开放,再次把中国纳入到正确的发展轨道的时代,主导他的就应该是“中国梦”;当毛泽东说“现代中国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人”的时候,他的心中其实也有一个“中国梦”。毫无疑问,当蒋中正抗战前夕庐山谈话的时代,当黄兴义无反顾冲向两广总督府的时代,当汪兆铭平静倘然地杀向清庭摄政王的时候,当邹容书定他的《猛回头》并决心用生命去付诸实施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所想只能是“中国梦”。……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习近平主席明白表述的“中国梦”所响应的,上述一切主观意识到的“中国梦”所指向的,无疑都是同一个源头,这就是国父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振兴中华”这一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 我们这里仍然要指出,近百年来的国人是特别有负于中山先生的。 今天的国人仅仅视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忘记了他其实更是位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的最早期设计师。惜乎先生天年不假,没有亲眼目睹自己的宏大设想在中国的领土上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每当祖国山河上一处又一处世纪地标耸立蓝天、扎根深土之际,我们总时时对世纪伟人的高瞻远瞩仰之行之;每当今天的国人终于达到中山先生百年前的一个认知时,又禁不住为先知先觉如中山先生者的超俗绝伦、知音难遇而愤懑不已。 中山先生时被人谩为“理想太高,不切实际”,甚而至于披“大炮”之污名而郁闷一生。在近百年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之后,当我们再来拜读先生留给后人的至理切论时,人们才能略略感受到伟人之真如实际、体味到先哲之不虚此言。潜心于中山之世界,就好像他是在对百年之后的我们现场讲说。 这些年来,我们要不就是在忙不择路地拾掇来自西方的种种思潮,而完全没有弄清楚它们的语境;要不就是食古不化地死抱着中古以来的颓废教条架漏度日,而置一个充分承载了民族复兴使命的伟大精神罔若不闻。 是的,中山先生就是这样的时代精神。特别是,如果我们愿意深入到中华文明演化的脉络中,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只有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