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生 科 技 项 目 可 行 性 报 告
项目名称: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右汊斜拉拱塔施工控制及主梁剪力滞研究
项目负责人: 宁 舟
所 在 学 院: 土木与建筑学院
专业名称: 桥梁工程
指导老师: 李传习 张玉平
项目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类
共青团长沙理工大学委员会
2012年 1月 7 日
目录
1
1.1 总体概况 1
1.2 主桥索塔结构概述 1
1.3 主梁结构概述 3
第二章 项目研究内容及意义 5
2.1 拱形桥塔研究 5
2.1.1 研究内容 5
2.1.2 研究意义 5
2.2 主梁截面剪力滞效应研究 6
2.2.1 研究内容 6
2.2.2研究意义 7
第三章 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 8
3.1 前期资料收集阶段 8
3.2 仿真计算阶段 8
3.3 元件埋设阶段 8
3.4 数据采集及分析阶段 8
3.5 论文写作阶段 8
第四章 项目成果 9
第五章 经费预算 10
立项背景
斜拉桥是塔、梁、拉索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的缆索承重体系,而桥塔作为其最主要的受力结构和景观表现点,一直受到设计者的重点关注和青睐。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们对桥梁景观审美提高的要求,伴随着斜拉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塔柱线型呈现“直立→倾斜→曲线”的变化。而桥塔作为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其除承受自重及拉索传来的桥面系重量外,还要承受活载、地震荷载、风荷载等,这将使桥塔在受压的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弯曲。而作为国内首座三拱形主塔的斜拉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由于其曲线形索塔结构的特殊性,同时施工单位为了优化施工工序,合理压缩施工时间,提出了塔梁同步的施工方案,我们项目基于此进行研究,现将背景工程介绍如下:
1.1 总体概况
右汊主桥跨径布置为(38+82+2×260+82+38)m,全长760m,为三塔六跨的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
图1-1 主桥总体立面布置图
1.2 主桥索塔结构概述
主桥顺桥向为三个不等高的拱形主塔,中塔总高106m,桥面以上高76m,每个边塔的总高为88m,桥面以上高61m。塔柱采用矩形空心截面。塔柱顺桥向采用直线线型,上塔柱顺桥向宽度中、边塔均为6.5m,中、边塔顺桥向即拉索面的壁厚为1.2m,下塔柱自横梁开始向塔底按1:25逐渐加宽,中塔塔底宽度8.1m,边塔塔底宽度7.9m。塔柱横桥向采用曲线变化线型,塔顶加厚块采用悬链线线型。中塔椭圆圆心处两塔肢外侧总宽度46m,横桥向单个塔肢底部宽7.6m,圆心处宽5m,至塔顶渐变为3.5m,塔顶下缘加厚块厚2.5m,塔壁厚度在圆心处为1m,至塔顶渐变为0.8m。边塔椭圆圆心处两塔肢外侧总宽度44m,横桥向单个塔肢底部7.4m,圆心处宽4m,至塔顶渐变为2.5m,塔顶下缘的加厚块厚2m,塔壁厚度在圆心处为0.8m,至塔顶渐变为0.7m。横桥向塔肢外侧及上塔柱塔肢的内侧均设置景观凹槽,凹槽宽2m,深0.1m。桥塔设置一道横梁,横梁高度中塔为6m,边塔为5.5m,宽度均为6.5m,采用空心矩形截面,顶、底板厚度均为0.75m,横梁中设置两道横隔板,横隔板厚度0.5m,横梁下缘与主塔相交处采用曲线顺接。桥塔、横梁均采用C50混凝土,边塔及中塔塔柱立面图如下所示。
图1-2 边塔塔柱立面图
图1-3 中塔塔柱立面图
1.3 主梁结构概述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边箱梁,主梁中心处梁高3.2m,锚索区边缘梁高1.0m,主梁顶面设置双向2%的桥面横坡,主梁顶面宽35.3m,底面宽35.5m,箱梁内顶板厚0.25m,箱梁以外顶板厚0.3m,标准段底板厚0.5m,在边跨44.65m配重段内底板加厚为0.8m,斜腹板厚0.25m,直腹板厚0.4m,锚索区边肋厚1.5m。主梁标准节段长7.0m,每7.0m设置一道横梁,箱梁内横梁厚0.50m,箱梁以外横梁厚0.40m,横梁采用底部带马蹄型断面,主塔、辅助墩处中横梁厚1.5m,过渡墩处的端横梁厚1.8m,中、端横梁均采用矩形断面。主梁在两边塔处的底板位置及箱梁内的横梁中均设置人孔,主梁左右边箱设Φ5cm通气孔,位于节段横梁处底板与直腹板相交的角隅。边跨44.65m范围为压重段,在两边箱内部按照顺桥向30t/m的重量填筑铁砂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
主梁纵向钢束由顶板钢束、底板钢束和合拢钢束组成,其中CT1~CT12为施工节段顶板钢束,规格分别为16股、3股钢绞线,CB1~CB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