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演奏处理.docVIP

浅析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演奏处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演奏处理

浅析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演奏处理   【摘 要】柴可夫斯基作为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浪漫乐派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音乐语言、演奏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演奏《杜姆卡》。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8225.htm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杜姆卡》;演奏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70-01   一、整体速度、力度及音色的演奏处理   《杜姆卡》整首乐曲带有阴郁沉思的意味,由沉痛的慢板和神采飞扬的快板部分构成,所以整首曲子的速度变化对比很强烈。   开始的主题部分带有叙事性色彩,要弹的稍慢,力度上由p到mp又逐渐加强到f,最后到dim,弹奏这一部分时手指尽量贴键,着重强调上方声部的旋律线条。18小节开始,力度由mp-pp,左手和弦保持,右手的八分音符逐渐变成紧锣密鼓的十六分音符,弹奏时尽量贴键,控制好手腕力度,十六分音符要弹奏得均匀清晰,匀速进行到下一主题。24小节开始主题旋律回到了左手,音量一直保持在pp,情绪依然是低沉的,左手大拇指的音为旋律音,右手持续的十六分音符要弹的很空灵,做渐强处理,但要弹奏的均匀。31小节开始作渐强处理,情绪逐渐高昂,力度由pp渐强至mf,这里的速度比之前可以稍快稍激动一些。33和35小节中,左右手的G音要弹的尤为突出。42小节开始,左右手交替的部分由高八度再到高八度,节奏是先紧后松的,右手的双音要弹奏的轻巧,适当的踩点踏板。44小节最后4组音可以做放慢处理。   第二部分转入了欢快的舞蹈场景,mf-f的力度打破了之前的沉闷,第一个琶音的落点是G音,弹奏的时候小拇指要格外的突出,跳音的地方要弹奏的轻快。48-49小节八度的上方音要弹的连成一条线,50小节的旋律情绪稍微缓和,只有mp的力度。60小节开始,速度和力度完全相同,由p-f的力度,弹奏时要注意61小节和63小节中的内声部旋律,G-F?CE-D-C-B几个音要作渐强,61小节最后的G音为f的力度一下子过渡到62小节的p。68-70小节是全曲的技术难点,力度为f,左手八度跳进要弹的非常准确,大拇指的c音为旋律音,要弹的突出,70小节中右手的高八度到低八度的快速衔接是比较难的,尽量贴键弹,并突出右手小拇指的音。78小节开始比之前欢快的部分速度要慢一些,mp的力度保持,右手的高音声部是旋律,内声部和弦和左手都是伴奏,要弹的格外轻,适当踩踏板,内声部的强弱要弹的均匀,外声部旋律要作强弱起伏。89小节开始持续三个小节左右手八度同向进行,力度由f-fff,速度上越来越快,91小节将手臂手指的力量整个迸发出去达到fff。98小节开始速度适当加快,右手大拇指的音是旋律,注意弹奏时突出这些旋律音,踏板一拍一换才不会使整个音响效果变得浑浊。102小节开始速度比之前稍慢,力度由p-fff-mf-f-dim,左手伴奏不要弹的很强,右手和弦突出小拇指的音。   第三部分又回到了一开始沉闷的气氛中,在pp的力度中稍作强弱变化,与谱面标注的一致即可,左手低八度的弱奏处理将全曲带入更加痛苦悲凉的失落感中。最后两小节的三个音要弹的有爆发力,是全曲的释放,将力量集中到指尖迅速敏捷的弹奏。   二、和声语言及织体的演奏处理   柴可夫斯基的这首《杜姆卡》体现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其中运用了变化音、不协和和弦等写作手法,来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变化。   开始由c小调进入,和弦进行为Ⅰ-Ⅳ6/4-Ⅰ-Ⅰ-Ⅴ,用这组传统的和声走向来表现低沉暗淡的情绪,左手波音要注意弹得快而连。24小节开始右手音阶式的级进写作手法,使旋律不间断的、有序地发展,给人安逸的情绪,演奏时右手应弹奏的均匀,手指力度分布平均,主旋律在左手上,弹奏时要突出左手大拇指的音,尽量弹得连贯。33-36小节的旋律音隐藏在一系列复杂的多声部织体中,左右手交替弹奏八度的主题旋律,音域拉宽但不要弹的急促,内声部的分解和弦更加增添了作者内心起伏不安的情绪。37-39小节的右手运用三度、四度模进式的和声进行,弹奏时要突出这些和弦,左手八度的主旋律同样要弹得清晰。61小节的和声进行很独特,连续的切分节奏更富有舞蹈性,弹奏的时候右手的g音保持一样的力度,而内声部的音逐渐渐强。70-71小节,右手的旋律为下行模进,左手上行跳音进行,左手跳音要弹得饱满有力,右手旋律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突出,整体旋律线要连贯。76-77这两小节运用了级进的旋律写作手法,右手的旋律弹得不仅要快而且要清晰,小拇指停留在最后一个音时稍微强调一下。78小节开始和声织体变化不大,内声部平稳的进行,突出和弦外音,弹奏时平稳的进行。97小节开始主调和复调的音乐相结合,右手大拇指的音为主调旋律,其他声部作为陪衬主调的织体。这其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