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元代宫廷演剧概况
浅谈元代宫廷演剧概况
摘 要: 目前,对元代宫廷戏剧演出状况做专门研究的论著及文章很少,原因有多种。虽然现已发现的相关文献不多,但并不代表元代宫廷戏演剧出不成熟。经过前代的酝酿与发展,到了元代戏剧创作与演出已经成熟并繁荣发展,这不仅在体现在民间演剧,宫廷演剧对此也会有所反映。本文以文献为依据,探幽抉微,研究元代宫廷戏剧演出的发展历史、演剧体制、演出曲目、演出地点及服饰等情况,力图比较明晰和科学地呈现出元代宫廷演剧的基本面貌,以增进读者对的元代宫廷演剧情况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论文网 /7/view-7240707.htm
关键词: 元代 宫廷 戏剧演出
近几年,很多研究宫廷戏演剧出情况的论文和著作相继问世,关于明代宫廷戏剧的,有李真瑜的《明代宫廷戏剧史》(2010),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明代宫廷戏剧史的著作,其他如华东师范大学郑莉的博士论文《明代宫廷乐事与戏剧活动编年要录(1367-1645)》(2014)等。关于清代宫廷戏剧的,有广州大学肖岸芬的硕士论文《清代宫廷戏剧研究综述》(2007),杨连启的《清末宫廷承应戏》(2012),张莹的《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综述》(2013),罗燕编写的《清代宫廷承应戏及其形态研究》,朱家?谩⒍∪昵鄣摹肚宕?内廷演剧始末考》(2007)等等,却很少有专门论述元代宫廷演剧的。其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究,客观上,元宫中虽有演出活动,但因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很少;主观上,元代的相关文献记载中使用大量蒙古语词汇,不易供研究者阅读理解,比如关汉卿杂剧《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中有一段写道:“(李存信云)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弩门并速门,弓箭怎的射?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吃。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其中,“米罕”意为肉,“抹邻”为马,“撒因”为好,“答剌孙”为酒,“莎塔八”意为酒醉,这些都是蒙古语音译词,若不通过查找专门的工具书就很难理解句子含义。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元代宫廷的演剧情况作一个整体的描述。
一、元代宫廷演剧文献记载
元代南北统一的政治环境,域内外交通的发达,商业、对外贸易经济联系的增强,各民族的交错杂居、融合,为元代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出现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局面。蒙古族是喜爱歌舞的民族,加上当时民间戏剧创作、演出活动频繁,很有可能会影响宫廷戏演剧出。
其实蒙古灭金之后不久,窝阔台汗就曾观看过戏演剧出,古波斯史家拉施特编著的蒙古史名著《史集》有记载:“一个戏班从中原的汉人聚居地来到和林,为汗王演出异彩纷呈的戏剧。一出戏有个胡须斑白、头缠丝巾的老人,被困在马尾上。这是来自大食的回回俘虏。窝阔台汗下令,停止演出,并说:你们怎么能用演戏来侮辱大食人呢?这次我不惩罚你们,快走吧,下次就不行了!”①这是目前发现最早记录戏班为蒙古大汗演出戏剧的资料。
元代宫中常有戏曲演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元朝宫内团拜时,就看到过“席散后,有音乐家和梨园子弟演剧以娱众宾”②的情形。每当盛大宴会,尤其是节日大典,优人便经常在宫中表演。《滦京杂咏》第四十四首写道:“仪凤伶官乐既成,仙风吹送下蓬瀛。花冠簇簇停歌舞,独喜箫韶奏太平。”《元宫词》第四首说:“雨顺风调四海宁,丹墀大乐列优伶。年年正旦将朝会,殿内先观玉海青。”这两首诗的描写虽然有粉饰的成分,但元代宫廷演剧的盛大场面可见一斑。
元代宫廷中曾演出过的曲目绝大部分今已不可考证,目前可知的《伊尹扶汤》、《尸谏灵公》这两个剧目在元宫中的演出情况只能从诗人笔下得知一二。元杨维桢的《元宫词》写道:“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篇。”兰雪主人的《元宫词》有:“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久重知。奉宣赍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初调音律是关卿,伊尹扶汤杂剧呈。传入禁苑宫里说,一时咸听唱新歌。”其实这两则材料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学遗产》第78期所载的《论元杂剧》中就已经出现了,其作者为严敦易,虽然这篇论文现已不易阅读到了,但我们可以从邓绍基的文中中得之一二:“因为杨维桢和兰雪主人的元宫词中说到元代有些剧作者向宫廷进呈杂剧,并得到九重禁垣的欣赏和喜悦;严敦易同志就引用来作结论说:况且,元杂剧是经过了蒙元统治王朝的欣赏观览的,他是宫廷承应的一个剧种,因为这缘故,也就多少使得元杂剧不能和上述的词曲并论,并不得不有所影响到它表现当时历史现实的本质上面。”③我们姑且不评论两人对是否“影响到它表现当时历史现实的本质”的论点各自持有的观点,但邓绍基也赞同“元杂剧是经过了元蒙统治王朝的欣赏观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宫词描述的是元朝宫廷盛演杂剧时的情形。
二、元代乐官制度
元朝统治者早在征金灭宋时就不断从各地搜罗杂剧、乐舞艺人随军搬演,建元后则仿照宋金制度,设立教坊司专门负责宫廷乐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