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计画之背景及目的。请详述本研究计画之背景、目的、》.doc
研究計畫之背景及目的。請詳述本研究計畫之背景、目的、重要性及國內外有關本計畫之研究情況、重要參考文獻之評述等。
身體活動對青少年憂鬱症狀及自殺意念的影響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dolescence
研究背景及目的
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兒童,由於身、心及社會各個層面均面臨一連串急劇的變化及挑戰,很容易發生情緒及適應的障礙,尤其是憂鬱症的發生更為普遍,憂鬱症在過去被視為不存在於兒童及青少年,然而,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及評估診斷工具的進步,兒童及青少年的憂鬱症已成為社會及精神醫療工作人員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議題,憂鬱症與自殺之間具高度相關,自殺身亡的青少年在生前多罹患憂鬱症,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事件層出不窮,衛生署於民國九十三年公佈的衛生統計顯示,自殺佔15~24 歲青年人死亡率的第二位,僅次於事故傷害。
青少年憂鬱症不僅對個案身心社會層面造成廣泛且嚴重的影響,對家庭及國家社會也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憂鬱症及自殺防治早已成為我國社會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及國家政策。青少年憂鬱的研究愈來愈受到國內研究者的重視,然而,國內有關青少年憂鬱的研究多著重在個案的心理及社會因素,例如:生活事件、認知、自尊、家庭關係及同儕關係等因素,雖然許多的憂鬱症及自殺防治的宣導強調運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卻缺乏實證的證據可以支持運動與青少年憂鬱症狀及自殺意念的相關,有關身體活動對青少年憂鬱症狀的影響之研究在國內仍非常有限,事實上,除了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之外,國外的研究已發現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可降低青少年的憂鬱症狀。
本研究計畫考量我國一般民眾仍相當欠缺精神衛生常識,加上對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影響,許多家長一方面對於子女的情緒障礙欠缺敏感度及正確的知識,一方面也可能不願意求治於精神醫療機構, 擔心被以異樣眼光看待,且對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有諸多錯誤認知,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青少年的身體活動對憂鬱症狀及自殺意念的影響,研究者期望能從這個先趨的研究開始,了解國內臨床憂鬱症青少年、社區具憂鬱傾向的青少年及社區不具憂鬱傾向的青少年三組樣本中,身體活動的情形,以及身體活動對憂鬱症狀及自殺意念的影響,研究的結果有助於從初級預防的觀點, 以實證證據加強運動對於憂鬱症防治及自殺防治的宣導。
研究目的
1. 探討臨床憂鬱症青少年、社區具憂鬱傾向的青少年及社區不具憂鬱傾向的青少年三組樣本中, 身體活動情形的差異。
2. 探討臨床憂鬱症青少年、社區具憂鬱傾向的青少年及社區不具憂鬱傾向的青少年三組樣本中, 運動階段的差異。
3. 探討青少年身體活動量、運動階段與自尊、憂鬱症狀、及自殺意念之間的相關。
4. 探討青少年身體活動量、運動階段、自尊對於憂鬱症狀及自殺意念的影響
文獻查証
青少年憂鬱
青少年憂鬱症的案例逐年增加中,慢性化的病程及容易復發的特質往往對學齡期的青少年產生重大的影響(Hamrin Pachler, 2005)。憂鬱症與年齡有顯著的關係,一般來說,年齡愈大, 得到憂鬱症的機會也會逐漸增加。學齡前兒童(六歲之前)罹患憂鬱症的機會最低,六至十二歲的學齡期兒童出現憂鬱症的比率逐漸攀升,一般學齡期人口重度憂鬱症盛行率大約為2% (Poznanski Mokros,1994),而憂鬱症狀出現的盛行率則增加為5.2%至6.3% (Poznanski Mokros),有些研究發現兒童出現輕度至重度憂鬱症的比率甚至高達18% (Maginn, 1995)。一直到青春期階段,憂鬱症出現比率出現一個高峰,國外的研究指出,約有28%的青少年在十九歲之前會經歷至少一次的重度憂鬱發作(Goodyer, 1995; Lewinsohn et. al., 1998),青少年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2.3% 至9% (Bird et al., 1988; McGee et al., 1990; Lewinsohn et al., 1993),而我國的研究資料顯示,一般青少年人口中,約有27.1%出現輕度憂鬱症狀,12.8%出現中度憂鬱症狀,9.2%出現重度憂鬱症狀(Chou,1996)。我國青少年的憂鬱達臨床水準之比率為17 %,曾出現自殺意念的比率也高達10%(徐,2003),國內一項大型研究調查發現(陳、宋,2003), 國內青少年之憂鬱症盛行率與西方已開發國家之青少年相當,這項調查發現,青少年學生重鬱症盛行率是8.66%,但由於憂鬱症診斷標準對於功能減損的看法仍有爭議,以較嚴格之診斷標準進行估計後,發現青少年學生重鬱症盛行率約5.62%;在性別的差異上,女生罹患重鬱症的比率約是男生的2.5 倍。而關於自殺的部分,自殺意念盛行率可達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