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doc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目 录 第一章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专题研究报告 第一节 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 第二节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三节 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养需求的研究报告 第四节 关于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报告 第五节 科学教育基础理论进展的研究报告 第二章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 第一节 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2.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 3.怎样理解“科学素养”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5.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6.“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7.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8.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9.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10.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11.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第四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 12.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1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 15.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第三章 课程目标解读 1.什么是课程目标? 2.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 4.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 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 5.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6.什么是科学探究? 7.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 8.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9.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 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 11.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 12.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 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 1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14.《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 学生来说很重要吗? 15.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 又有消极影响”? 16.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 第四章 内容标准 第一节 科学探究 1.什么是探究? 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 3.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 4.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 5.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 6.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7.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 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9.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 10.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 11.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 12.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13.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 14.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15.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 16.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 17.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18.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 19.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 20.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文档评论(0)

uqx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