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心理学347考点总结
(刘永芳版)
人性假说:
经济人假设: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1.多数人天生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领导3.多数人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4.多数人强制、控制或惩罚为主要管理方式。5.大多数员工认为安全感在工作相关因素中最为重要,员工缺乏进取心。、
管理思想:(1)任务管理(2)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3)集权化管理:阶梯原则
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1.人是社会人2.“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3.重视“非正式群体”4.建立新型领导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思想:(1)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的完成(2)关注职工间的人际关系(3)注重集体奖励(4)变为上下级见的联络人(5)参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Y理论
Y假设的主要观点:1.员工是勤奋的。会把工作看作与休息或娱乐一样自然的事情。2.如果员工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能自我引导,自我控制。3.普通人能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4.人们普遍具有创造性决策能力,而不只是高层管理者。
管理思想:(1)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2)激励方式(3)管理方式:参与管理(4)融合原则:兼顾组织要求和个人需要
【对X理论与Y理论的选择:X理论——消极;Y理论——积极。X理论假设低级需要主导个体行为;Y理论假设高级需要决定个体行为,比X更符合实际。X理论强调各项控制的技术、步骤和方法;Y理论强调要通过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绩效考核、薪资与升迁管理来创造一种环境,激励员工对组织目标的承诺、参与决策过程,提供有责任和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融洽的群体关系等。使职工有机会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
复杂人:超Y理论
超Y理论的主要内容: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2.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3.可以习得新的需要和动机4.无唯一的正确的管理方法
管理思想:1.权变的观点2.不能过于简单和一般化3.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4.注重个体差异性
文化人假设:Z理论
文化人假设的主要观点:1.人是文化的产物2.同样的文化下人具有共同的行为模式3.对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培养和训练4.效率主要依赖于成员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Z理论的主要特点:1.长期雇佣制2. 集体决策3.个人负责制4.缓慢的评定和提升5.适度专业化的职业道路6.含蓄控制和明确控制相结合7.整体关心,包括对职工家庭的关心
博弈论
三个最基本的要素:1.局中人,即参与博弈的主体,又叫参与人;2.策略,即各个局中人可以选择的战略行动空间;3.支付,即各个局中人在从博弈的所有局中人的战略组合状态下能够得到(或失去)什么。
心理学基础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 2.行为主义心理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 4.认知心理学
个性:一个人在其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它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如诚实、坚贞、奸险、乖戾等可作为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价值观: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
需要→驱力→诱因(需要唤起了
指向诱因的驱力)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上图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的难度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上,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总体上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较高;在难易适中的任务上,中等水平的动机可以使工作效率达到最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所需要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困难和复杂的任务上,较低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认知平衡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是环境归因/外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如他人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那么,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不必负责任;二是个人归因/内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那么,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50年代提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处于相对立的状态。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改变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doc
- 排球大单元教学计划18课时.doc VIP
- 开学第一课(课件)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GD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练习题及答案01.docx
- 文献检索的方法以及技巧ppt课件.docx VIP
- 2024年某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 锚杆长度检测课件.pptx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