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VIP

江苏省泰州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泰州市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doc

泰州市2014年春学期各地试题汇编 (诗歌鉴赏) 1.(2014年春学期济川实验初中和西城初中一模试题)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完成第(1)-(3) 题。(6分)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时段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⑵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2分) (2)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2分) (3)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清高脱俗的志趣。(2分) 2.(2014年春学期姜堰区九年级一模调研测试题)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第7题。(6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庆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诗。 ⑴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1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⑵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2分) ⑶王老师认为,刘禹锡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3分) 答案: (1)B(B句描写的是沧海之景)。(1分) (2)第二句,将月色下的千里洞庭湖比作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铜镜,(1分)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1分)。(或:第四句,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 (3)刘禹锡被贬,(1分)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失落情怀,(1分)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洞庭湖山水和谐美,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1分))[来源:学科网ZXXK] 3.(2014年春学期靖江实验、姜堰南苑、黄桥初中九年级一模试题)阅读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 “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从表达效果上揣摩编者用“曲”的理由。(2分) 答: (3) 请说出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意图。(2分) 答: 答案: (1)C (2分) (2)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 (3)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或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2分) 4.(2014年春学期高港区一模考试试题)阅读白居易的《池鹤》,完成第7题。(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