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6国考在前三天各个时间点的报考人数要少于前两年同期的报考人数。出现这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一是因为前两天报名刚开始,大部分考生都处于观望期,还未到最佳出手时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考生考名更加理性与谨慎。   2016国考报名的第3天和第4天恰逢周末,报考者有充分的时间去选择职位进行报考,中公教育专家预计今明两天的过审人数将大幅度提升。由于周末报名人多,有时甚至会出现长时间未通过审核的情况出现以及网络拥堵状况,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避开高峰,紧密关注报考动态,在观望的同时,也把握报考时机,避免延迟。 2016国考报名第三日近十万人过审 约3成职位未破零 10月17日是2016国考报名第三天,据中公教育数据统计,截至17日上午9点30分,经过了两天报名后,报名系统已经审核通过了99256人,较昨日16时增加了36899人,平均竞争比为3.6:1,与去年同期的4.78:1和前年同期的6.4:1相比,今年竞争态势有所下降。目前共有11146个职位有考生通过审核,占总职位数的71%,仍有4513的岗位报考人数还未破零。  一、各类别竞争比分析 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竞争比一直保持领先,截止今早9点30分,其竞争比已达到14.1:1,其次为中央党群机关,竞争比为11.8:1,同时中央党群已报考职位数为83个,其招录职位数为91个,报考率为91.2%,由此可见,考生仍然对于中央机关的职位更加青睐和关注,中公教育建议未报考的考生可以多关注中央行政机关及中央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的职位,合理报考,基层职位发展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二、热门职位分析 截止到10月17日9时30分,人气榜发生一些变化,经过一夜的报名后,头筹依然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位代码801012003)这一职位,与昨日相比增加了161人,人气有上涨之势。   报名人数与昨日相比呈现明显增长,目前已经三个职位报名人数达到500人以上,位居第二和第三的人气职位分别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和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两个职位,未来将会持续增长。   从竞争比例来看,榜单中前三席位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三个职位,竞争最激烈的职位目前已经达到584:1,考生们在选择职位时最好避开这样的热门职位,“对手”太多会降低成功几率。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竞争比的降低,不代表国考不“热”了,几百人乃至上千人争夺一个职位,不可谓不热,只是相对而言较往年降低而已。近年来由于国考在职位设置上更加趋于合理,加之考生对国考也越来越理性化,报了就要考,而非来“打酱油”,这也是造成国考竞争比最高职位的数据降低的原因之一,对于考生而言,这其实是个利好。 我们看一下这几组图片 三、热门部门分析 与昨日16时相比,今早9时30分的报名人数最多部门被国税赢了个大满贯,沈阳铁路公安局被挤出前十,报名人数最多的广东国税,招800人,共1180人报名,竞争比1.48:1。竞争比最高的部门依然是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竞争比由24:1上升到了近60:1。 四、无人报考职位分析   截止到17日9时30,2016国考共有4513的岗位报考人数还未破零,占29%,接近三成。中公教育分析,共有96个职位招录人数超过5人,主要分布在铁路公安、银监会、税务等系统。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从这些职位中选取适合自己的。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绵延古今的除了辽阔疆域、华夏子民、自然风情,还有灿若星河的文化瑰宝。四大文明源起于中国,孔圣先贤诞生于中国,一部部思想巨著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然而,一场精神与文化的漠视整被滚滚发展的车轮碾压得喧嚣尘上。传统婚俗被贴上繁杂与落伍的标签,耳熟能详的歌谣变成耳畔不再响起的绝唱、古朴的贺兰岩画在时光中斑驳脱落……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那些古老文明的碎片,言说历史、记载变迁,也传承民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科学保护、全民行动、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三位一体保护文化遗产,守卫民族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全民行动是关键。文化是全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绮丽也恩惠全民,因此文化的拯救也自然意在全民。这个全民,是政府官员也是普通民众,是花甲老人也是蹒跚孩童。从阅读一本经典起,与思想巨匠、古圣先贤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学习一门手工技艺起,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感受技艺的繁杂、精湛与叹为观止;从欣赏一次戏剧起,在情景与韵律间感受文化的庄重与唯美……保护文化遗产,全民捍卫自己的文化阵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