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简史第二讲 佛经翻译第二阶段(公元317-617年) 从东晋开始,到隋末为止 东晋,北方十六国 南方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 佛教盛行的原因 ★ 统治者的提倡 ★ 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向天求助 ★ 三大僧人(佛图澄、释道安、鸠摩 罗什)的积极活动 主要译经家 1.释道安常山扶柳人(河北衡水),出身士族,师从佛图澄 对佛教的贡献是: 总结了汉以来流行的禅法与般若二系学说 确立成规 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 整理了新旧译的经典,编出目录 同本异译 提出繁或简,文或质两种倾向 “五不失,三不易”及“案本而传”理论 2.鸠摩罗什(梵语 Kumarajiva )(公元350—409)祖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本名叫鸠摩罗耆婆什,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母亲叫耆婆,连名父母的名字合称,汉译“童寿”,就是说他虽是童年,而有青年的德气。又作鸠摩罗时婆、鸠摩罗什婆,罗什三藏之具名。 与道安英雄相惜,比道安小30来岁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中国古代伟大的佛学思想家 先学习小乘佛教,后改学大乘 使佛学重兴,达到十六国时期的高峰 主持翻译400多卷佛教典籍,首次将印度佛学经典按照原本直接介绍进中土 译经质量高 —— “鸠摩罗什者,译界第一流宗匠也。”(梁启超语) 翻译作品 《法华经》、《金刚经》、《维摩经》、 《大智度论》 《梵网经》 、 《十诵律》 鸠摩罗什 塔 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译经过程严谨:将梵文口译成汉语,讲出义旨 —— 拿旧译本对照 —— 详细讨论写成初稿 —— 以“论”证“经” —— 再作修改 倾向意译,常删掉原文繁复之处,创立佛教专用名词,提倡译者署名 “天然语趣” 3. 真谛(梁陈之间著名译家) 西印度优禅尼人 译经两百多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摄大乘论》和《俱舍论》 大乘瑜伽行学派 “摄论宗”与北方“地论宗”统一 认为翻译不可求“文”而失“信” 尽量采用汉文,少夹梵字译音 4. 彦琮 赵郡柏人,十岁出家 隋初开皇三年开始奉诏参加译经 著有<辨证论> 指出胡文与梵文的区别,主张以梵本为依据 “八备十条” 坚持忠实原文,倾向直译(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这一阶段佛经翻译特点 开始组织译场,由私译转入官译;译经程序增加了记录梵文、证义和校对三道手续;传译与讲习相结合; 翻译原本不止一种;译本有所选择;佛经目录学产生; 译论研究有所进步,译文质量提高; 被统治者所利用;南方与玄学结合,北方与经学相结合 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906年) 佛教发展的全盛时期 原因 原因一:统治者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佛教首领“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 原因二:讲学学派发展为宗派,在佛教内部争鸣 特点 特点一:主译者以本国僧人为多,精通梵汉,深晓佛理; 特点二:译经计划性更强,节译选译者极少,往往翻译全集; 特点三:译场制度更完备,翻译名家迭出; 特点四:更忠实原著 时期划分(以玄奘为中心) 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出国,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译经,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去世 时期一:公元645年前 时期二:玄奘十九年 时期三:公元664年以后 时期二:玄奘 最杰出佛经翻译家;“新译” 游历各地,决心西行求法以释疑惑,往返17年,行程五万里,携回梵文经典650余部;《大唐西域记》 促进中印友好和文化交流 钻研瑜珈行学说,唯识,中观,毗昙,因明(逻辑),声明(文字音韵)诸学 译出经纶75部,1335卷 译经质量,前所未有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和“五不翻”(一、秘密故;二、含多义故 ;三、无此故 ;四、顺古故 ;五、生善故) 長安 玉門關 伊吾 高昌 阿耆尼 克什米爾 吐火羅 巴基斯坦 北印度 (那爛陀寺) 概括: 玄奘历时十七年的西行求法,行程5万里, 历国一百一十个。 屈支 碎葉城 凌山 摩揭陀 鐵門 翻译技巧使用得当 1. 补充法 2. 省略法 3. 变位法 4. 分合法 5. 译名假借法 6. 代词还原法 工作态度勤恳认真 培养大批翻译人才 译场分工更为细化 唐代的译场制度 一、译主,为全场主脑,精通华梵,深暗佛 理,遇有疑难,能判断解决; 二、证义,为译主的助手,凡已译的意义与 梵文有何差殊,均由他和译主商讨; 三、证文,或称证梵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