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局限: 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真正改造中国社会 忽视群众 思想方法上存在着主观主义和片面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一、使中国先进分子转变了追求和学习的目标 第二、推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两个阶段: 5月4日— 6月4日 北京 学生 6月5日—6月底 上海 工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 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南陈北李 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老同盟会会员 1919年9月,周恩来等在天津组织了进步团体觉悟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一、这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第二、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和竟逐也给中国的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选择和比较的余地。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开拓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70、80年代,求富,创办民用企业 民用企业: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办 官督商办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但带有一定的封建性 具有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李 鸿 章 1880年,中国最早的铁路和火车 我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1872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一、揭开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 军工、民企、交通运输企业 第二、加强了国防力量 第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倭仁:何必师事夷人?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日本明治维新:破除封建体制,广兴西方民主政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中日两国在近代化开始前有着相同的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救亡图存的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维新派与早期改良主义者相比出现了新的变化: 第一、他们有政纲、有理论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1891年 梁启超: “南海之功安在?则亦解二千年来人心束缚,使之敢于怀疑,而导之以入思想自由之途径而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孔子改制考》 1898年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其次、结成团体,有了组织 强学会,1895年;保国会,1898年 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再次、想充当改革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思想启蒙,近代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影响到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变化 1880年,儿时的光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顽固守旧势力太强大 主观原因:早期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局限性的表现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惧怕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有新的力量,走新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重,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全面控制: 经济上,增开商埠和租界,进一步扩大对华商品的倾销; 扩大对华资本输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也十分尖锐 1904—1905年,日俄战争,争夺东北 1903年,英国侵入西藏 1904年,英、德、法、美对长江流域的争夺 清王朝对外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对内残酷剥削压榨人民 人民群众已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