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与细胞器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生物膜与细胞器 8.1 模式细胞的微观结构 1.细胞膜和细胞壁 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细菌、蓝藻 细胞 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其他动植物 相同:都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不同:原核细胞与植物真核细胞 细胞壁 动物真核细胞 套膜 细菌 荚膜 蓝藻 鞘 2.细胞器 一切细胞的细胞质内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显微结构,这些结构称为细胞器。 原核细胞:原始核(中央体或核体)、无核膜和核仁、有核糖体、色质体等 真核细胞: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 网、微粒体、高尔基体等 植物真核细胞还含有质体、叶绿体、液泡等 3细胞的结构模式 8.2 细胞壁、荚壁、套膜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8.2.1 细胞壁 除支原状菌属外,所有原核细胞和植物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形成:位于细胞膜外,由细胞分泌物形成,厚而坚韧。 植物真核细胞: 初生壁:薄,一切植物细胞都有,基本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还有果胶质、木质素 次生壁:厚,部分植物细胞有,基本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胞间层:两细胞壁共有成分,果胶质 海藻类无纤维素,被木聚糖和甘露糖代替,若干植物细胞壁还含有蜡质、角质和木栓质 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 较厚,复杂。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 细菌成分: G-较G+更复杂,肽聚糖,脂蛋白,脂 多糖,基本上不含磷壁酸。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蓝藻成分: 多层结构,与G-相近,肽聚糖、脂多糖、脂蛋白。 细胞壁功用: 保持细胞的形状和坚韧性,维持细胞质的正常渗透压使不受外界环境渗透压变化的影响。 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虫害和机械损伤。 细胞的细胞壁表面有抗原和噬菌体受体,可能与细胞的免疫性和感染性有关。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对人类大有用处。 8.2.2细胞的荚膜、鞘膜和套膜 原核细胞壁外和动物细胞膜外,细胞的分泌物构成。 细菌细胞的荚膜—成分为多糖、脂蛋白和糖蛋白,功用为防御吞噬细胞的侵害。 蓝藻细胞的鞘膜—成分为果胶质,功用为保护细胞不受外围渗透压改变的影响。 动物细胞的套膜—成分与荚膜相似还有酶、抗原和激素等,功用为保护细胞,与细胞的免疫性、运输功能、其他生理功能有关 植物细胞只有细胞壁无其他膜 8.2.3 细胞膜(质膜) 又称质膜或原生质膜,半透膜,质薄而软。一切细胞都有细胞膜,能选择性的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排出不需的废物和毒素,细胞的许多代谢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的,没有细胞膜细胞就不能生存。 8.2.3.1 细胞膜的结构 薄层状,厚度6-10nm,质软,具有筛孔,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 脂质双层结构:脂质和蛋白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物质,由脂质分子排列成双层薄膜;蛋白质分子镶嵌在双层内外;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支链一般伸出脂质双层的外表面;组成膜组分的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在膜两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膜的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 包括膜蛋白和膜脂的运动状态 转相温度:膜的脂质双层通常为液态溶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膜的溶胶、凝胶两态可互变,这个温度范围称为转相温度。 8.2.3.3 细胞膜的功能 保护功能 转运功能 信息传递 能量转换 免疫功能 运动功能 保护功能 保存细胞原有的形状和完整性 使细胞保持特定环境 避免细胞内物质快速降解 有鞘神经的细胞膜还有绝缘作用 转运功能 不耗能转运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耗能转运 依靠ATP的转运 依赖离子流的转运——协同转运 依赖质子流驱动的转运 依靠烯醇丙酮酸磷酸高能键的基团转运作用 依赖膜运动的转运——胞饮与胞吐作用 不耗能转运(被动转运):凭被转运物质自身的扩散作用转运而不需要从外面加入能量。 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利用转运物质自身在膜两边的浓度差(浓度梯度) 易化扩散:促进扩散,需载体蛋白帮助,又叫需要载体蛋白的扩散。 易化扩散的两种设想: ①细胞膜含有大量的专一性转运蛋白,能加速被转运物质的扩散。 ②这种转运蛋白对被转运物有识别力和特异亲和力,结合被转运物质后其构象发生改变。 易化扩散的情况: 离子载体:细胞膜上的内在蛋白能自身形成横贯细胞膜脂质双层的通道,让一定的离子通过进入膜的另一边。 特异性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在膜外表面上与被转运的代谢物结合,结合后的复合物经扩散、转动、摆动或其他运动向膜内转运。 耗能转运 (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