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珍贵的抗大毕业证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枚珍贵的抗大毕业证章

一枚珍贵的抗大毕业证章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枚珍贵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员毕业证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折射出了延安时期抗大革命传统的独特内涵,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各族人民坚持抗战,前赴后继的战斗历程。 中国论文网 /7/view-7209507.htm   笔者因工作之便,得见这枚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毕业证章(图一),该证章呈圆形,直径3.2、厚0.1厘米,铁质,重9.99克。证章正面底色为黄色,居中阳铸一只五角星,在五角星中间阴刻镂雕“抗大”两字。毛泽东亲自制定的抗大的八字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分四个词组分铸于五角星五角的右下、左下、左上和右上边黄色空白处,呈顺时针编序。在五角星底部铸有毕业期数阿拉拍数字“5”及一条飘带,在飘带中部铸有“毕业证章”四字。整个证章设计工艺简朴庄重,铸造精细别致,立体感强,包浆纯真古旧,是一件珍贵的革命史文物。   近几年来,随着徽章收藏研究的逐步深入,抗大徽章不断被全国各地的收藏者发掘,已经发现的抗大徽章约有数十种。这些徽章可分为抗大教职员证章、抗大学员证章、抗大学员领章、抗大毕业证章、抗大周年纪念章等,形成了一个较为齐全、完整的徽章专题,这不仅是抗大校史的缩影,也是抗战史料的组成部分,被许多文史专家和徽章收藏者所珍视。   1935年华北事变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判断国内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原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基础上,筹备成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的瓦窑堡镇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7年1月20日,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红大是抗大的前身,抗大是红大的延续和发展。当时就有“抗大没有第一期,红大没有第二期”的说法。红大的第一期,实际上就是抗大的第一期。红大校长是林彪,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杨尚昆。   抗大一期学制为半年,从1936年6月至12月。校址在瓦窑堡,后迁保安。学员共1063人,分为三科。这期学员全部来自红军,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其中有罗荣桓、彭雪枫、谭政、苏振华、杨成武、刘亚楼、杨立三、张爱萍、王平,耿飙、谭冠三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1月,红大跟随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校成立了教育委员会和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毛泽东兼任教育委员会主席(图二)。林彪担任抗大校长,刘伯承担任抗大副校长,傅钟担任政治部主任,刘亚楼担任训练部部长。工作人员增加到87人,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期毕业的学员。   1937年1月20日,抗大二期正式开学,也是从这一期开始抗大正式公开招生。抗大二期学制也是半年,学员2767人,绝大部分是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的干部,并开始有了外来知识青年。学员中包括陈赓、杨得志、周子昆、何长工、洗恒汉、曾希圣、罗炳辉、赖传珠、胡耀邦、贺子珍、康克清等,及西安事变后奔赴延安的张学良的弟弟张学诗、张学明,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等。   1937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还题写了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为抗大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抗大没等二期同学毕业离校,第三期就于1937年8月1日正式开学了。抗大三期的学制为半年,从1937年8月到次年3月。共收学员1272人,一部分为八路军干部,大部分为外来的知识青年,编为三个大队。其中有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王建安、王宏坤、曾传六、曹祥仁、丁国钰、罗舜初、李寿轩等。此时由副校长罗瑞卿主持工作,教育长为刘亚楼,训练部长许光达,张际春担任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为副主任兼总支书记。   抗大四期是抗大空前大发展的一期,学制8个月,从1938年4月到11月。共收学员5562人,绝大部分是外来的知识青年。编为8个大队,43个队。其中训练八路军、新四军干部的7个队,907人,训练知识分子的31个队,4655人,占学员总数的80%,其中女生654人,编为第8大队,张琴秋任大队长。由于学员空前增多,延安原来的校舍已容纳不下。因此,除在延安驻4个大队外,还在瓦窑堡、蟠龙、甘肃的庆阳等地分驻了4个大队。这一期全校工作人员扩大到1386人,其中大部分是学校本身培养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   根据抗日战争将进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