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绪论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 主讲教师:文 李 Email: wenli_yl@163.com 开课学时:72学时 生物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生命科学 宏观生命科学 微观生命科学 生态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三、生物化学的发展 静态生物化学 研究生命化学本质的一个基本任务是了解有机体的化学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蛋白质、核酸、脂类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及一些基本生物小分子。 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物大分子、基本生物分子和生物小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 动态生物化学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它们经常进行自我更新,生物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生物化学的另一方面就是研究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合成、相互转化以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问题。 静态生物化学的发展 动态生物化学的发展 功能生物化学的发展 四、生物化学的成就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式 1958年,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1970年,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 1981年,发现有催化功能的RNA(Ribozyme) 1985年,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 1993年,P53被“Science”评为年度分子明星 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1999年,干细胞的研究位列当年科技重大突破首位 2000年,人类基因组作图计划即将完成 2002年,RNAi荣登重大科技突破榜首 2005年,观察进化发生位列科技突破首位 DNA双螺旋结构模式 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从鸡肉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Smith和Wilcox在E.coli中发现芽豆类限制性内切酶,由此为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Ribozyme “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测序和作图”计划(简称HGP)。国际合作始于1990年 该计划的核心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整体上破译人类遗传信息,以使人类能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HGP的精神是:全球共有,国际合作。即时公布,免费共享。 P53被“Science”评为年度分子明星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短臂,其编码的p53磷蛋白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功能。大量实验表明,人体内约50%的肿瘤发生与p53的缺失,突变有关,也与p53蛋白与病毒蛋白的结合,导致p53蛋白失活有关。 03年10月央视国际报道了我国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基因药物诞生并批准上市。这种由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基因药物名为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癌和其他恶性肿瘤。 老化:抑制癌症的代价? 在细胞水平,p53可以使细胞停止分裂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在器官水平,p53的过量会导致衰老 p53蛋白:长寿的敌人? 当降低果蝇神经细胞中p53蛋白活性,果蝇寿命明显延长 克隆羊诞生 1999年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位列年度科学技术重大突破首位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另一方面可望将其用于创伤修复,神经再生和抗衰老等临床医学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各国科学家,同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 2004年10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公布了人类基因组最精确的序列(包含有28.5亿个碱基对),同时澄清人类基因组只有2到2.5万个基因(而不是原来的10万个基因) 这篇文章标志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又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应用前景 将揭示生命世界的一些重大奥秘,如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 将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改变21世纪的医学。 将有利于人类培育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将大大促进生命科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制药工业的发展。 精神病基因的发现 研究人员确认了增加患上由家族遗传的精神分裂、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基因。发现了一组增加患上抑郁症机会的基因,但患者在受到严重压力下才会触发基因活动。 这一成果位列2003年重大科技突破第二位 垃圾DNA 人体内非编码DNA虽然占人体基因组的95%,但它却不像编码基因那样控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