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论《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摘要: nbsp; 罗贯中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东汉之末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直到晋统一的演变历史过程。其汲取了历代有关三国之间故事的精髓,尤其是其生动、流畅、宏伟、壮丽、熟稔、精彩的语言运用特征,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中的经典。基于此,本文拟从“骂语”、“公关”、“个性化”这三方面对《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进行深入剖析与阐述。
中国论文网 /5/view-7101367.htm
关键词:《三国演义》 nbsp;语言特点 nbsp;故事情节
鲁迅曾说过,“高尔基对巴尔扎克作品里的对话描写很是惊叹,认为其虽然不将人物的具体模样刻画出来,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如同目睹了说话的人物一样。《红楼梦》与《水浒传》就是能够让读者通过语言看到人物的作品。”此处,鲁迅虽然没有提到《三国演义》,但这部小说的语言运用也同样具有特色,同时也能让读者如同看到人物的形象与个性,例如,曹操、张飞、诸葛亮、关羽、刘备等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特征。
一 nbsp;“骂语”语言特色
1 nbsp;骂中透个性
《三国演义》中突出的语言特征就是“骂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彰显人物角色的个性,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例如,张飞作为文本中个性十足的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骂吕布“三姓家奴”,还是丝毫不讲情面的打骂下属等,其给读者最深的印象就是急性子、暴脾气、随意骂人,小说中的多处场景都是张飞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动手大打恶人,这一系列骂语与动作的相互结合,将张飞火爆的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再如大将关羽,其在文中曾几次运用骂语,比较典型的就是孙权委派诸葛瑾向关羽提议结亲事宜时,他竟勃然大怒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当然让孙权恼羞成怒,并致使荆州最终被袭,这一场景中的骂语表现出了关羽自负、高傲以及不顾后果的性格特征。文中关羽所运用的骂语将其灵活、刚毅、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性展露无遗。
2 nbsp;骂中现愤怒
《三国演义》中通常把“义”作为定性人物品质高低的核心标准,重义之人往往会受到众人的信任与敬佩,而背信弃义之人则往往遭到众人的鄙视、唾弃与谴责。作品中的很多骂语一般都是为了表示对违义与失信者的态度。比如,在小说第七回章,公孙瓒和袁绍联手取得冀州,当公孙瓒派公孙越拜见袁绍商量分地之事时,袁绍告诉公孙越要与公孙瓒一同商议,公孙越便折返而去,但袁绍却在他回去的途中将其射杀,进而独占冀州。知道这一消息后,公孙瓒发起本部的全部兵力,直奔冀州而来,在双方对阵之时,公孙瓒便大骂到,“背信弃义之人,竟然敢出卖我!我以往以为你忠厚仁义,并力推你为盟主,但今天的所作所为,才发现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狼心狗肺之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上!”从中可见对于袁绍背信弃义行为的谴责,语言非常尖锐。
3 nbsp;骂中识智慧
小说中的诸多骂语运用也并非全是性格与情绪使然,还有从策略方面着手的,骂语作为攻心计的一种,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并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合理发展。比如,赤壁之战后孔明和周瑜在计谋上进行博弈,周瑜首战出师不利,为一举夺回失去的荆州,便设下了美人计,孔明不但识破了其计谋而且将计就计,他让很多将士送给周瑜一句话,“周瑜的计谋在天下尽人皆知,今天却不但赔了心爱的夫人又打了败仗”,这是骂语的一种含蓄表达方式,即嘲笑讥讽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败兵之举。此处骂语的运用毫无疑问是攻心计的运用,周瑜听到这些骂语后气急败坏,最终因急火攻心太盛而致金疮破裂。这是第二次气周瑜的故事原委,紧接着便实施第三次气周瑜的计谋,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二 nbsp;“公关”语言特色
1 nbsp;重挫强权,化解矛盾
《三国演义》的“公关”语言应用功能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项功能就是重挫强权,化解矛盾。例如,邓芝出师吴国,没有辜负国君的使命,成功促使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魏,文本中对邓芝出使吴国后,与孙权之间的对话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邓芝一步步紧逼的“公关”语言使用,将孙权的气焰越挫越低,由最开始的“大喝、大怒”到“转怒”再到“惶愧”直至将所有武士都喝退下去,赐邓芝上座,并谦虚问道,“吴国和魏国之间的利害关系是什么?还请先生能够指点我。”孙权态度的这一巨大转变,显示出了邓芝“公关”语言的明显成效,并最终让孙权放下了猜疑的心态,同意与蜀国联盟,共同抵抗曹魏两国的强权,破解吴蜀之间的矛盾,重新确立友好的盟友关系。邓芝“公关”使命的圆满完成,这对解除蜀国的后顾之患做出了重要贡献。
2 nbsp;震慑力量,感召力量
《三国演义》中“公关”语言的另一明显表现就是其强烈的震慑力量与感召力量。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力量是相背离的,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却可以在同一段对话中高度统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