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力学问题的分析,一般都需要进行 ----力的研究。 ----力与运动之关系的研究。 ----力与变形之关系的研究。 建筑力学是工程力学在建筑领域的表现。 二、教材的选定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系列教材 建筑力学(第二版) 赵志平 主编 张冬秀 副主编 三、学习要求及方法 1.认真听课 2.认真作业 三、学习要求及方法 四、考评办法 本学期建筑力学作为一门考察课。 上课 作业 期末考察方法(论文) 5.固定端约束 Ny Nx (1) 固定铰链支座: N ?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4.支座约束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2) 活动铰链支座: N N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6、光滑球铰链约束: A B N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1–4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受力图的方法与步骤: 1、取分离体(研究对象) 2、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主动力(使物体产生 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 3、在存在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 反力(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的连接关系) * ? * 建筑力学 飞 机 整 机 结 构 强 度 实 验 机翼破坏实验 机 身 结 构 强 度 实 验 汽车碰撞试验 建筑物控制爆破 上海 东方电视塔 高300m 球径45m 抗震模型试验 (破坏部位、破坏形式、抗震能力) 绪论 建 筑 力 学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技术基础课。研究物体受力后的效应 运动、平衡(外效应) 刚体 变形、内力(内效应) 变形固体 一、课程简介 理 论 力 学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建立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静 力 分 析 运动与动力分析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态度 理论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1–4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 一 章 静 力 学 基 础 目录 刚体是一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2、刚体——在外界的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或者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1、平衡——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物体相对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力——力是物体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其作用 结果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确定力的必要因素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力的效应 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 内效应—引起物体变形的效应 力的表示法 ——力是一矢量,用数学上的矢量记号来表示,如图。 F 力的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1N= 1公斤?米/秒2 (kg ?m/s2 )。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 基本概念 力 系——作用于同一物体或物体系上的一群力。 等效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力系。 平衡力系——能使物体维持平衡的力系。 合 力——在特殊情况下,能和一个力系等效 的一个力。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 要使刚体在两个力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必须也只须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作用。 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可以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或去掉几个互成平衡的力,而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1–2 静力学公理 推论 (力在刚体上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的力,其作用点可以沿作用线在该刚体内前后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该刚体的作用 = = F A F2 F1 F A B F1 A B §1–2 静力学公理 A 公理三 (力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任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于同一点的一个力,即合力。合力的矢由原两力的矢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矢来表示。 F1 F2 R 矢量表达式:R= F1+F2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1–2 静力学公理 推论 (三力汇交定理) 当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时,设其中两力的作用线相交于某点,则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也通过这个点。 F1 F3 R1 F2 A = 证明: A3 F1 F2 F3 A3 A A2 A1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四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教案 第13课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三).docx VIP
- 2025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pdf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docx VIP
- 建筑工程述标(鲁班奖项目超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答辩).pptx VIP
-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电梯关键部件寿命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高压氧舱技术的进步与挑战.docx VIP
- 消防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