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颜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1.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庄子·逍遥游》中的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小年:朝菌、蟪蛄、众人 大年:冥灵、大椿、彭祖 此小大之辨也 不及 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 (空间——时间) 第一段 四类人:犹然可笑 宋荣子:犹有未树 列 子:犹有所待 世人皆有所待(人) 自然万物有所待(物) 第二段 “无功”: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无已”: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 逍遥之游 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逍遥游 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何看法?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并称“老庄”。把智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他把随命运摆布作为最高的品德。庄子一方面宣扬如何养生、全身,一方面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摆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生平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 《逍遥游》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齐物论》 至人实在是神妙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1、《谐》言鹏之物 汤问棘鹏之事 2、蜩、鸠笑鹏——奚以之九万里 斥鷃笑鹏 ——奚适 3、鹏——欲自由而不能的人 蜩鸠——无知而自大的人 寓言故事 想象 夸张 比喻 典籍说明 史实印证 写作特色 * * * 鹏之徙于南冥 庄 子 教学目的 1、诵读疏通 2、问题探究 3、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