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备知识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VIP

基于前备知识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前备知识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oc

基于前备知识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 上海市松江一中 王灿 摘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几个不同课型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只有基于学生前备知识的主题教学才能较为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前备知识 主题教学 当课改向纵深推进时,人们开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笔者认为课改背景下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然而现实教学中,一方面公开课上热热闹闹,教师引导恰当,学生配合默契,似乎教学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常规课上教师却在抱怨,现在的学生上课很多时候根本不好好听课,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后没有复习的习惯,作业抄袭,知识的掌握率很低,虽然课堂上老师想尽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常常好景不长。的确如此,笔者也是同样的感受,你想学生都不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谈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课堂教学还要继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近几年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渐的笔者发现基于前备知识的主题教学似乎较受学生欢迎,也更能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一、概念界定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前备知识的主题教学”是指: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技能和生活经验等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个别能力、最近发展区,老师或学生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借助恰当的载体,在老师“巧引善导”下,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知识建构或独立实践等方式,逐渐加深加广学习内容并进而形成与该主题相关的、课标要求的较为完整知识体系所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 二、主题教学维度的确定 1.化学学科的特点: (1)渗透了许多学科的知识,知识涉及面广而零散,系统性相对较差,且微观抽象,要记背的内容较多,兼文理学科的特点; (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 2.《课标》中对高中化学的课程定位: (1)通过从原子、分子层次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物质观; (2)让学生学习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学习收集信息、应用实验和观察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 (3)学习质疑、预测、设计、反思、验证,以及科学概括、推理、类比、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获得科学过程的体验; (4)通过对化学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中学生了解科学、科学过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技术素养;同时让中学生了解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证人类生存安全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5)通过了解绿色化学思想,使学生能正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科学发展观。 (6)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习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基础学力,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发展,使未来的社会公民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其发展的需要。 3.主题教学的维度: 依据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课标》中对高中化学的课程定位,围绕教学主题,确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偏重对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篆书“”→宋体“酒”,引出课题,接着投影出学生耳熟能详与“酒”有关的唐诗宋词以及河南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有关“酒”的民谣。目的是通过扑面而来大量的关于“酒”的信息,让学生立即意识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乙醇”,而且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中包含的大量化学知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接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段文字资料:“酒在人体中的变化和生理作用”。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该资料的阅读分析,可以初步了解乙醇一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并可以尝试解释民谣中所描述的饮不同量酒时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而这些性质恰恰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通过讨论乙醇化学性质背后的原因,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树立“性质取决于结构”的化学学科思想,同时在探究中了解并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追问,以及乙醇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化学现象,将各种与乙醇有关的知识、理论、概念、用途等内容串联起来,建立起乙醇的知识网络体系。 (5)最后用一个“街头骗局”小故事对学生进行了检测,用“警察为什么可快速检测司机酒后驾驶”深化拓宽了乙醇的还原性,还用一个小故事:“女儿红”的来历(歌曲:《九九女儿红》配乐)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回味无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延续,也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