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练习题1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练习题11.do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1.(2010·重庆模拟)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2.(2009·上海模拟)《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选择这个副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杂志出版时在上海法租界,必须附上法语D.当时中国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3.(2010·南阳模拟)下列几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  ) A.抗争 B.探索C.复兴 D.奋斗4.(2010·天津模拟)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 )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5.(2010·济宁模拟)〖HT〗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0·豫南九校模拟)右图是某学生创作的漫画《灭虫行动》,蚊子和苍蝇代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一群热血青年正在积极地消灭蚊虫。这一漫画所反映的内容预示着(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五四运动的开展 C.国民革命的发动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7.(2010·河北模拟)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8.2009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 A.运动中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 C.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二、非选择题 11.教育与历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前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白虎通·德论》谓:“辟雍(西周时之国立大学)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材料2:武帝又建立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太学生又称博士弟子……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纵位极丞相,亦不例外,必备此资历。——《中华文化复兴月刊》三卷四期材料3:……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梁启超材料4: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1)简析材料1中学校重视“礼乐”的历史背景。材料2中统治者建立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3中,维新派所说的“人才”有什么新的时代意义?为什么要“变科举”? (3)概括材料4所提倡的办学理念,简析其积极影响。(4)20世纪20年代,“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变成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简要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12.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