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一节??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第二节 性别分化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四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 第一节??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 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这种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配子中,其余与性别决定无密切关系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的发现与XO型: 1891年, Henking(德)首先在雄性昆虫细胞中发现了一特殊的结构,称为“X体”。在雄体的配子中,1/2配子有X体,1/2配子无X体,雌体的配子中均有。但他并未把此与性别联系起来。 1902年,Mcclung(麦克朗)在蚱蜢中发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故他第一次把X体与性别决定联系起来,因他在卵发生过程中没有看到X体,而在有些精子发生过程中看到X体 ,故错误认为X体是雄性所特有的。 后来Wilson和他的同事对蛛蝽属的昆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 ♂:1/2Gm(6):1/2Gm(7) ♀:Gm(7) XO型性决定 X+X→XX(♀) X+O →XO(♂) 蚱蜢,蝗虫,蛛蝽属的昆虫。 二、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 XY型性决定 ZW型性决定 1、XY型 XY型性决定:这种雄体由体细胞中含有2个异性性染色体,雌体细胞中含有2个同型性染色体。 XY型性决定的生物: 全部哺乳类,某些两栖类,鱼类,昆虫(果蝇)♀♂异株的植物(女娄菜)。 1)人类的性别决定 2n=46 ♀ :44+XX(XY) ♂:2n=44+XY X染色体:SM,中等大小,已发现有200多个。 Y染色体:ST,很小,已发现的只有几个基因。睾丸决定基因,毛耳基因。 性染色体的配对 2、ZW型 ZW型性决定:凡雌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异性性染色体,雄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ZW型性决定的生物:鸟类,蛾类,蚕和某些鱼类。 鸡的性别决定 三、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 染色体组倍性与性别决定 基因与性别决定 环境条件与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 1、染色体组倍性与性别决定 一些膜翅目昆虫:♀是二倍体,♂是单倍体。 蜜蜂的性别决定 蜜蜂的性别决定 雄性蜜蜂如何形成有效的精子呢? 蚂蚁、黄蜂的性别决定 2、基因与性别决定 有的生物性别是由一对或n对基因控制的。 玉米的性别决定 BaBaTsTs:雌雄同体(雌花腋生、 雄花顶生) babatsts:雌性(雌花顶生) babaTs :雄株 3、环境条件与性别决定 后螠:是一种生活于海洋的蠕虫 雌:长约1.8寸,吻很长,分叉。 雄:退化,只有雌性的1/500,寄生于雌性的子宫里。 4、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 1)??基因平衡理论的提出 2)基因平衡理论的直接证据——雌雄嵌合体 1)基因平衡理论的提出 由Bridges(1932年)提出。以果蝇为材料,发现有的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异常的卵(XX、O)。 异常卵+正常精子→合子(表现出各种性别)XX+X→XXX(超♀/死亡) O+X→X(♂) XX+Y→XXY(♀) O+Y→Y(死亡) 果蝇性别决定与人的比较 果蝇也为XY型性决定 与人类不同之处在: 人类—凡有Y不管X数目多少均为♂ 果蝇—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决定,与Y无关。 Bridges的实验 性指数: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 果蝇的性指数与育性的关系 基因平衡理论 认为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许多♀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有许多♂性基因。 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即♂基因占优势→♂,♀基因占优势→♀。 2)基因平衡理论的直接证据——雌雄嵌合体 雌雄嵌合体:就是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性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上,这种个体就称为雌雄嵌合体。即一个个体一半/一部分是♀,另一半/一部分是♂。雌雄嵌合体的发现为基因平衡理论 提供了直接证据。 雌雄嵌合体的产生(果蝇): 果蝇雌雄嵌合 雌雄嵌合体在果蝇、蜜蜂、家蚕中偶有发现,在人类中也有出现。 人的雌雄嵌合体的形成: 人类雌雄嵌合体的形成 人和果蝇几种性别畸型的比较 第二节?? 性别分化 性染色质体 剂量补偿 环境条件与性别分化 性转换 人类性别畸形 性别的形成: 包括性别决定 性别分化 高等动植物的性别分化实质上是胚胎发育的结果 一、性染色质体(巴氏小体,Barr′s body) 巴氏小体的发现:1949年,美学者M·I·Barr在雌猫的神经细胞核内(间期)发现一染色很深的小体,在雄猫中却没有这种小体,由于这种小体与性别、X-染色体数有关,故称为X染色质体。 人类的巴氏小体 女性:间期细胞核内有一个巴氏小体。 男性:间期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辑(总第18辑).pdf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4辑(总第15辑).pdf VIP
- GB/T 18998.5-2022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pdf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8辑.总第19辑.pdf VIP
- 急诊危重症护理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pdf
- 新解读《DL_T 2765—2024输变电工程逻辑模型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400题)含答案.docx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总第20辑.pdf VIP
- 房地产开发重要节点及流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