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口腔科 宋冬生 主要生理功能 摄食、咀嚼、味觉、吞咽、表情、辅助言语、呼吸 口腔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前庭沟:常用局部麻醉和手术切口部位 唇系带 颊系带 颊脂垫尖 磨牙后区 解剖标志 口腔的组织器官 唇的解剖层次 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肌层——口轮匝肌 4、粘膜下层——上下唇动脉、粘膜腺 5、粘膜——有粘液腺开口 颊 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的外侧壁 (一)境界 上界:颧骨下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唇面沟 后界:咬肌前缘 (二)层次皮肤 浅层表情肌 颊脂垫(buccal part of masticatory fat pad) 颊肌 粘膜 舌tongue 以“∧”字沟为界分为前2/3舌体,后1/3舌根,界沟尖端为舌盲孔(甲状舌管残迹) 上为舌背,下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前2/3遍布乳头 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味觉 轮廓乳头(vallate papilla)味觉 叶状乳头(foliate papilla)味觉 舌扁桃体 舌后1/3黏膜无乳头,有结节状淋巴组织 腭 palate 分隔口腔和鼻腔,参与语言和吞咽等活动 硬腭:前2/3 软腭:后1/3 腭皱襞 硬腭前部,自腭中缝向两侧呈放射状的软组织嵴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 硬腭中央部分,黏膜薄而缺乏弹性 切牙乳头 腭大孔硬腭后缘前方的0.5cm处 睑部表面标志 睑裂 宽3.5cm,高度1.0~1.2cm 内眦、外眦 鼻部表面标志 口唇区域表面标志 下唇、颏部表面标志 颏唇沟 颏下点 颏孔 上颌神经 颅中窝段:脑膜N 翼腭窝段: 颧N 蝶腭N 鼻支 腭N 上牙槽后N 眶下段 上牙槽中N 上牙槽前N 面段 睑、鼻、上唇 面神经 第七对脑神经 主要是运动神经 出颈乳孔后进入 腮腺分为五支 涎腺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腮腺 主要为浆液腺体,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颌后窝内 1 面神经:分支将其分为浅、深叶。 2 腮腺导管:颧弓下一横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膜 体表投影:耳垂到鼻翼和口角中点连线的中1/3段 黄金比的来历: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将木棒按不同比例折断,多次进行比较,发现短段与长段之比为1:1.618=0.618时最美。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Plato)将此比称为黄金分割。此后,欧洲人将此比例关系广泛应用于建筑和生活等领域中。如,埃及胡夫大金塔,其高度和底边长度符合黄金比。 3.面部黄金比 颏至眼外眦距/颏至发际距 颏至口裂距/颏至鼻翼间距 眼外眦距/面宽度间距 口裂宽度/眼外眦间距 鼻底宽/口裂宽度。 面部黄金比的重要意义:它能从垂直比例与水平比例关系对同一器官进行定位,如以眼外眦距与面宽度间距比和颏至眼外眦距与颏至发际距均为黄金比,来说明眼外眦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 头面部各器官和部位间的黄金比关系: 颜面的局部与器官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或者局部与局部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与颜面美的关系密切,故称之为美容角。侧面观察明显: 1.鼻额角 鼻根点分别与眉间点和鼻尖作连线,两线相交构成的角称之,正常为125°~135°。此角大小决定于额部形态和鼻尖突度。 2.鼻面角 沿眉间点至颏前点和鼻根点至鼻尖画线,两线相交构成的角称之。正常36 °~ 40 °。颏部、下颌骨的正颌手术常可造成该角度的变化。 美容角 3.鼻唇角 为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正常为90°~100°,上颌骨的手术对鼻唇角的影响较明显。 4.鼻颏角 由鼻尖分别至鼻根点和颏前点连线,两线相交构成的夹角,正常120~132°。上、下颌骨手术均可影响该角度变化。 5.颏颈角 由颈点至颏下点作连线,再沿眉间点向颏前点作连线,两线相交形成的角,正常85°。下颌骨、颏部的正颌手术、整形外科手术、面颈部皮下脂肪吸除术等,可改变颏颈角的角度。 (2)鼻、唇、颏关系:连接鼻尖与颏前点所构成的Ricketts美容线,以确定下唇是否位于该线上,若超前或后退,则视为容貌欠美,但存在种族差异。 (3)颏唇沟深度:为颏唇沟至下唇突点与颏前点连线的垂线距离。正常约为4mm,下颌前份根尖截骨术可影响颏唇沟的形态。 以面部中线为轴的左、右对称是颜面美的重要标志,也是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手术前诊断和手术后评价的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