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20.docVIP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2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20.doc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9高考四川文综)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历史新课标必修二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009高考广东单科)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2009高考海南单科)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3. (2009四川文综)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4.(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1分)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5.(2010安徽卷)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10.(2010山东基本能力)(1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青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东汉 B.北宋 C.明朝 D.唐朝 1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12.(2010北京文综卷)(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4分) 13.(2010江苏历史卷)(10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